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1

我们老家有一个人,五年前犯事儿了,在老家捅了人跑掉了,捉了几年都没有音讯。可以肯定那个人是隐姓埋名,换了身份躲在某个地方。

今年3月份,听说这个人抓住了。不是因为他用身份证或者银行卡之类的暴露了身份,只是因为他坐地铁,刷了一次卡。公安部门就根据他的行动轨迹把人找出来了。

具体如何抓住的外人就不清楚了,这也就恰恰说明大数据的可怕,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有痕迹留下,如果做了坏事想桃之夭夭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件事,我老公的一个朋友。在广西打工的时候,砍伤一个人,他就逃到了东莞。也是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的假证。平时需要用身份证的地方都不去,交通工具也不乘坐。找了个小厂子打工。平时就骑摩托车出行。

2

如果说我在京东搜了“耳机”,转脸刷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就不断给我推送淘宝的耳机广告;或者我在淘宝上搜了“牛排”,然后在腾讯新闻里时不时跳出京东,苏宁的牛排广告,这些还不算可怕的话,我遇到过的非常可怕的例子:我和朋友在电话里闲聊,提到了辅导班,我说学而思,新东方这样的大牌子上市公司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线上品牌就比较差强人意了。聊天后没多久就能收到推送的学而思广告还有网课品牌跑路的新闻了。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我跟我儿子说买自行车别非得买崔克,闪电的,你还得长个子,用不了三年又得换车架,我儿子说那你觉得啥牌子合适?我心里想的是捷安特就很好啊,但是我没说出来,怕我儿子觉得我太大家长作风,就说那咱俩一起搜搜看。刚打开某网站,头一页居然全是捷安特的广告,要知道我只是心里想了想啊。以前我会认为大数据会窃听电话交谈内容,但是捷安特的事情让我觉得大数据应该有读心术。

3

大数据的可怕,一般人只会想到隐私被侵犯吧?的确,隐私被侵犯这当然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之一。但,这并不是全部。如果实现大数据联网,广义地讲,人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的。因为你所有的可采集的数据,都将成为别人对你研习的工具。这当然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个守法公民的隐私可能被侵犯而不自知。也有积极的一面,那一个网逃,将无处遁形,因为所有的消费记录,甚至是到过之处,都将留有影像记录。

那大数据还有什么更可怕之处呢?其中一个可怕之处,就是所有以信息采集收汇总类的工作将会消失。比如记者、比如会计等等等等。而且一些担负信息收集工作的公司和部门将会消失,你比如办事大厅、中介公司等等。还有一个是贸易的方式改变了。以前是做出东西之后再做市场销售,可以网销或是现实销售。之后不会,之后只会在收集信息之后,按需生产,按需销售。比如,天冷了小王需要一件毛衣,他身上的体感终端感受到了他的需求,然后上传到主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将结果交于更多的生产中心。生产中心机器人,以需求将毛衣做好,然后将生产信息上传主机。这时候主机将生产信息发送到小王的体感终端,提示小王,现在已经按您的身体特征生产了一件毛衣,价格合理,你确不确定需要?小王按了确定,然后无人机系统在天黑前将快递放到小王家的阳台。于是交易完成。

这还仅仅是一笔交易,如果这样的交易有三四千万笔呢?你想想天上的无人机,会有多少?这还不算,还有更大量的撮合交易呢?比如,无人机送完小王的毛衣,正好他楼下的小李想寄一份快递,主机将指令分发到无人机,无人机瞬间到达小王楼下的小李家的阳台,快递被第一时间取走。想想,如果这样的撮合交易有三四千万笔呢?再想想天上的无人机。

还还有,很多跟异性偶遇的过程,很有可能是主机撮合完成的。因为经主机分析,你跟这位异性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非常契合。于是,异性见面撮合交易完成。你以为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恋爱,其实不过是大数据中心撮合的一场交易。而你们,很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一些消费,大数据中心就已经在你们的消费中收取了佣金。

再多,就不再展开了,目前想到这一步就已经非常可怕了。科幻片分集剧情的感觉。

4

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个人隐私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而逐步丧失,这是无法逆转的,不管怎么用法律去规范,都不可能杜绝。

大数据时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大数据干坏事的人。

好的方面,比如抗疫的健康码,这个二维码里包括了你24小时的行踪和你周边人员的行踪,一旦你被确诊阳性,你的密接者很快就能被找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失控,这就是大数据的威力,你说是可怕还是可爱?

又比如逃犯,只需要他露脸使用一次智能设备,就能被定位抓捕,你说是可怕还是可爱?

当然,大数据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的案子并不在少数,比如通讯录轰炸,比如银行卡盗刷,但不能因为有危险,你就回到石器时代,吃饭还有噎死人的呢,你就不吃饭了吗?

5

1、大数据是可以覆盖到个人或者团体的方方面面的,因为你的每一次的行为习惯都是有记录的,那么有记录通过算法机器可以预判到你未来的消费或者是决策依据。

2、举个例子是最早的大数据案例,美国一个家长把一个医药用品公司告上法庭,因为该公司给他未成年的女儿寄怀孕相关的资料,事后沸沸扬扬的公司道歉赔偿了事,但是几个月后该孩子确认怀孕了。这个公司怎么知道呢?因为该未成年人浏览了很多关于怀孕怎么办的网站,所以就有了预判。

3、我们的淘宝和支付宝,平时你们留意如果这段时间你浏览的东西同一类的多,那么你下次被推送的东西就会是类似的,或者你这段时间买了1000块左右的东西,那么你会收到的商品推荐都是500以上的,你购买了尾货50左右的东西这段时间你收到的推荐就是不超过100的推荐,这个就是大数据对每个人的消费行为数据所做的分析。而消费数据就涉及到金融安全了

4、大数据是机器学习的行为你所做的一切,比如吃饭团购,你的口味会被学习,下次可以给你推荐2楼有合适的,你出行滴滴,会把居住区域活动区域共享出去,可以预判你的经济水平等等

5、综上所述,科技是双刃剑,大数据可以让个人生活更便利,得到更好服务,也让我们个人成为透明人,所以大数据立法保护是迫在眉睫

6

一、先举些例。

你踹个手机,去大型商场溜达,一准有美女迎帅哥,帅哥接美女,态度像仆人,笑容像花儿,让你倍感亲切。你大大方方付了票子,还啧啧称赞,就冲你这服务也是值了。现在开发商修房子,为什么有学区,刚需,刚改,改善,洋房,别墅等之细分?这些类别的房子它是随意而落吗?你盘算着配套和区位,而愈发满意。互联网巨头抢着卖菜,还记得么?是不是有多人辩解,时代总要进步。层出不穷的大数据杀熟事件,有遇到过么?

大数据的商业前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大家容易对这份先进啧啧称奇,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手机里的射频芯片,在你走过路过,不管错没错过,都会帮你递交名片。这张名片上,名义上没有你的名字,但你的性别,身家,消费倾向,实时位置等一应俱全。还不明白了么,大数据精确算计(围猎)啊。原来,帮人数钱的渊源在这啊!未来一天,系统一定可以预算,并支配我们兜儿里的每一分钱。就像《西部世界》里的雷荷波一样,为每个人都来一份人生。

二、大数据里的秘密

数据集成,古已有之。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太平治国,运筹帷幄考验的都是数据情报上的功夫。只是普通人,数据收集的成本太高了,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也无法面面俱到。到了近现代,以前企业自己买服务器,自己租光纤专线,自己养人维护,那当然贵啦。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普罗大众咋用得起。所以只能划重点,收集处理最相关的数据。那时也没有精力研究这些,毕竟搞业务生产,吃饭才是第一。

随着硬件使用成本的下降,才使得人们有财力收集其他数据。也正是因为硬件的集中,使得数据得以空前规模的集合。于是,哇,数据之间原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尿不湿和啤酒搭配卖的故事,以前绝对是风牛马不相及,不敢想的事,但更多的数据却显示出了if else(0和1)以外的逻辑模式。它似乎突破了给什么就是什么的呆傻原则,它似乎抓住了智慧的密码。这让人惊喜地抓狂,数字淘金时代要来临ing。于是,一众寻找这种联系的算法,开始后浪打前浪。

为了更高效地搜寻联系,各种算法层出不穷,与AI结合更是一道亮眼的光。为了实现用户精准画像,不得不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其中隐私数据是最有价值的。但收集隐私又是法律不允许的,所以大数据开始显示威力了。大数据的美妙就在于,它既能游击,各个击破,又能抱团,搞集团冲锋,总能将你我包围。利用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据收集进行上下游切割,任何一个节点都不会构成侵权。但算法可以连接这些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描述体。

7

大数据最大的优点

大数据最大的优点就是:更加精准,更加智能,更加智慧。大数据不仅可以分析人的过去、现在,更加能分析一个人的未来。而且这种未来也是非常准确的,误差非常小。正是因为这种优点,获得了广大的商家和服务商的支持。

大数据最大的不足

大数据最大的不足就是: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很难得到保护。因为,现在互联网无处不在。只要人一上网,个人的数据就会被采集。一旦信息被采集,就会出现隐私问题。而这种隐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可怕的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前段时间的郑州空姐事件就是大数据惹的祸。

总之,大数据是时代的产物,并非妖魔鬼怪。任何东西都有双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是看使用者,如何去使用。

8

大数据可怕到什么程度?说一个我听内幕人员说的专业的事儿。某省会城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人海茫茫,大海捞针,案子肯定也破不了 就在那挂着。后来某地级市也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警情汇总上来以后也就在那搁着,对于这种入室盗窃的案子每年发生那么多,也没那个精力投入太大的警力去破案,还有好多别的大案要案等着呢。再说了两地相隔几百公里,谁也想不到有联系。这个时间段,时间大约是2015年左右,警界上了大数据系统,一个伙计早上打扫卫生之前,闲的没事心血来潮,就想在大数据系统内看看案发期间同时在这两个地方出现的人都有谁?输入关键词,系统自行搜索的过程中他就去打扫卫生了。等忙完一看,结果出来了有三个人在案发时间同时在这两个地方出现过。结果一查其中一个就是案犯!真是应了那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9

大数据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控制了所有人的个人隐私。在它的面前,个人隐私信息源源不断地被记录下来。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手机就是其延长的触手和帮凶。

在现实的社会里,没有手机是沒法正常生活的。它己渗透到人们生存的每个角落。无处不在,手机的微信看似方便,快捷。可是你在微信的所有言行,都被记录在大数据里。即使你删除了,也没用。从后台调岀。照样全全的。找你事,定你罪。一抓一个准。

一个电话,一张卡。一个岀行记录,一个身份证住宿,就能准确定位你的位置。到那去了,干了什么,和什么人接触。在由路上的监控配合,妥妥的一个可怜的家伙。被人看了个底朝天。

可悲的还有刷脸,在银行存储要刷脸那正常。进小区也刷脸,上班也刷脸。呜乎。人活着怎么能被这样对待。处处是坑,到处是坎。个人隐私荡然无存。

10

别的很多人都说了,我说一个好像没人提的。

大数据最可怕的是让一个个人们躺在舒适区里出不来。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好学的人们读读书看看报,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自然的吸收知识来获取进步,即使不读书看报也可以和不同的人聊聊天,结交一下。而现在大数据只推送你喜欢的,你擅长的,就这样在舒适区里再也不想出来,不想自己知识范围外的东西,不想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社会,就这样越来越执拗,越来越自以为是,越来越颓废和目光短浅。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