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贵阳本地人,表示这个还真不好说,最近几年,对贵阳这边的楼市算是比较关注的那种,小道消息也听得不少,贵阳现在不止外地人来买房的不少,而且外地房开商也开始布局贵阳,很多还是“自带流量”过来,一些对品牌认同度比较高的购房者,会追随着品牌布局各大城市。
现在贵阳的周边,包括比较热门的观山湖板块,还有双龙板块、花溪板块等,都不乏别墅、洋房等楼盘,而且,在外地人看来,特别是上北深广一线城市的买家看来,贵阳一万多不到两万的均价,算是比较便宜的价格,所以,有一些外地人来贵阳旅游,顺便就把房子给买了,有的是“避暑房”,有的是“度假房”。
△贵阳奥体中心游客聚集
随着这两年交通及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来贵阳投资的团体和个人都有较大的增加,外地来贵阳买房的确实也多了起来,其实这里面除了环境及交通改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价便宜,这里的便宜是对有钱在外地买房渡假和做投资的人来说。而对本省工薪阶层来说已经很贵了。来买房的多了不代表会取代海南成为首选,只能说是宜居目的地之一。
贵阳和海南有很多互补性,主要是在地理环境,气候。可以说是一冷一热,如果单从省会城市,近两年的状况来说海南的宜居还不如贵阳的环境。在海南省内听到外地口音最多的就是东北话,因为东北实在是太冷了。但为什么他们不选贵阳呢,因为贵阳是有名的避暑城市,来干嘛呢,还不如呆在东北嘛,更何况除了有钱买房,各种社会关系也没有你去干嘛呢。所以他们的首先肯定是海南省内,或者说天气暖和的地方。
再看看广州,武汉,重庆还有其它所谓的火炉城市,他们可能考虑的更多就是避暑,可能选择贵阳的概率较大,顺便做为投资。从全面看整个国内大部地方不管冷或热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也不是达到了不适合居住的条件,所谓宜居只是个概念,现在只要是省会城市都集中了全省最好的条件和资源,也都在努力把自己的城市建得更漂亮。所以都宜居,宜居这个词在城市宣传中都在用,难道其它城市用的这个词理解不一样?就好像北上广你说宜居吗?你说宜居吧你买不起房,你说不宜居都往哪儿跑,再说如果是土豪可能都往这些地方跑了。
所以现在去到别的地方买房的人,一定是有经济能力,二是做为避暑和避寒用之外顺便带着投资的心里,三是纯粹做为投资的。而真正到一个地方定居主要还是看他本身的工作,事业及社会关系在哪。
所以不管你宜居不宜居,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来工作的人,创业的人,做生意的人就越多,那么留下来定居的人就多。
贵州夏天非常凉快,冬天寒冷。买房子人的选择不同,需求不同。能否取代海南,这问题有点奇葩,反事没有定议,适合就好。
外地人表示对贵阳没有好感!医疗条件差!交通差!公共服务差!消费贵性价比低……
夏天凉快2个月就能宜居?冬天冷的时候……?
不会!海南具备度假三要素:阳光,大海,沙滩。而贵州不具备。
三亚適合冬天居住,贵阳市是避暑的好去处。
森林之城,爽爽贵阳!贵阳作为贵州省会,
在改革开放30年这趟快车开动时,曾经由于地处内陆,交通闭塞整体发展是滞后于周边同等省会城市的。近年,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又成为贯穿西南云南的几条主要高铁的枢纽站点。加之这几年对大数据博览会的召开,让贵阳成了网红城市。贵州得天独厚的环境气候优势得以凸现。
导致前几年相对低洼的房地产这几年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地产投资商,到贵阳发展创业大军,这几年确实是很大一股购房生力军!迅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推高房价 使房价翻倍,直至目前稍有降温。未来甚至还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试问每位贵阳朋友,这两年房价的提升,我们的收入提升了多少?幸福指数提高了么?生意更好做了么?房价提升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诸多问题表明贵阳的核心增长动力还是匮乏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配套不完善,执政管理的落后 都是很难短时间补齐的短板。因此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没有过度乐观的理由。说白了,老百姓收入没有增加,消费就无法升级 ,真正的经济良性增长的发动机就无法启动。
因此对于楼主的问题,从现实意义来看。是不太可能的。两个城市本身不具备可比性,无论是体量,城市功能,一个是滨海城市,一个是内陆城市,人口基数,人口增量以及发展空间都是没法儿比的。
随着最近几年来贵州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加上贵州旅游产业的进化,旅游业成为政府主打城市发展的规划。其主要体现在贵州各地区的旅游规划,拆县设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必将成为贵州首个宜居养生之城。目前的发展替代不了海南的发展,贵州旅游居住将会开辟出另外一个天地。
冬天冷,潮湿,风湿关节炎,真不合适居住。
不会,各有利弊,海南是清秀,贵阳是心境,两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