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果给人造成华而不实的印象,应该主要是因为打着大数据旗号的各种说法或商业推销太多太滥,却与大数据本身无关。
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是毋庸置疑的。马上5G将到来,互联互通会再上一个台阶,物联网覆盖全球,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传感器等等,将带来更大量的数据。人类生活已被数据包围,没有数据就无法生存,怎能再说大数据华而不实?
许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对于大数据有不尽相同的解读,但有关大数据的本质,有几个基本特点是被公认的。
大数据并非华而不实,依靠数据去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这种习惯自古有之。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的都是因为多次重复而产生的。
比如常说事不过三而不是事不过四,这其实是大家积累已久的经验,一件事情连续三次都是这个结果,那第四次结果可能也不会变太多,所以阻止它不要在发生或者让它往另一个方向发生。
大数据听起来也许会有种高大上的感觉,但其实大数据本身就是身边细碎信息的整合处理,你觉得它高不可攀就错了,其实大数据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都无时不刻在体现。笔者处于传媒行业,下面主要就谈一下大数据在传媒业的联系来增进下大家对大数据的了解。
在这个数据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在生成新的数据。根据摩尔定律,全世界的数据两年翻一番。大数据时代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媒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随着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各种APP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占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模式却应运而生,大放异彩。
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与大数据关联性更大的传媒业,在这个竞争日益剧烈的行业,能否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基本上决定了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只有牢牢把握大数据,结合传媒自身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才能推动整个传媒业进行深刻变革,发展壮大传媒业。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做好:
1. 新闻时效性方面,传媒业应充分借助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进行预测性新闻报道;
2. 新闻采编方式上,传媒业可利用“记者录入语音数据+大数据后台同步提取、分析、编写新闻”的方式进行新闻编写工作;
我是红枫侠客,欢迎关注。
我在十年前就曾关注大数据,今天的大数据的发展低于我十年前的预期。
其实大数据的第一个特点,还真就是一个“大”字。过去的数据库之类的只是按一定规则,收集一些特定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大数据收集的数据是海量,可以做到无所不包,需要的人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我说大数据发展低于我的预期,其中之一就是现在大数据收集者,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收集数据,限制数据量。
第二个特点,大数据对错误的数据包容性是非常强的。过去的数据收集结束之后,一般都会剔除一些异常或错误的数据,防止对后期分析的影响,但因为大数据的数据是海量的,所以对错误数据的包容性非常强。
第三,大数据的关键在于运用阶段,这也是我认为大数据发展最慢的环节。大数据就像一座开发不尽的大山,里面拥有人们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但我们开发的手段滞后,目前能被我们利用的东西太少了。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由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智慧生活”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真当“智慧生活”落地到我们生活中来的时候,却还是暴露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想要轻松生活,先看企业们同不同意】
我是政府大数据的项目经理,我说下我的看法。
1.如果非要深究的话,大数据其实是一种数据运用工具,只是一个用数据的手段而已。
2.大数据目前真正能谈得上应用的,其实很少,最常见的应该算是百度地图的导航,滴滴打车,今日头条等,他们都是基于整合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和评价,在建立适当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挖掘数据深层次的价值,使得数据焕发新的高度,新的价值,比如智能导航。
3.至于你说的华而不实,目前在大数据行业内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并且是很多,很多公司更多的是利用大数据的概念浑水摸鱼,更多的是在做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真正能建模,运用数据的真不多,因为大数据的运用是需要专业的,权威的业务专家的,举个例子,比如想运用大数据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首先参与数据建模和分析的人员必须是交通方面的专家,懂得专业的交通学知识,又要懂业务又要懂技术背景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往往要请高价钱,大部分公司不愿意投入,除了像bat这种大厂。
大数据就是一个工具,用到哪儿还取决于谁来用,怎么用,要说华而不实,也是指那些言必称大数据的企业或者个人。这些企业或个人打着大数据的旗号,做些挂羊头卖狗肉或者哗众取宠的事儿,大数据只是他们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已。就像火柴一样,我们可以用它来生火取暖,也可以用它来放火烧山,但火柴本身就很无辜啦。
关于大数据的本质,我们可以从其相关定义来理解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的相关技术。
诸如此类的定义,早已充斥于网络中,大家随便一查便知。
关于大数据的本质,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就会出现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统计学这类技术概念,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商业概念,而 我个人认为大数据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工具。
大数据这一概念的火爆,使得数据覆盖了我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我们一直以来都市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直接去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感知的范围和程度是比较有限的,而各种类型的技术设备出现后,可以将自然和外部世界的情况“转译”成人类感官可以接受的图像、声音甚至触觉、嗅觉和味觉。这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到了大数据时代,这种人类的直接感知即使没有被完全取代,也失去了其传统意义上的优势。
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之所以有些人认为大数据华而不实,是因为大数据概念被众多公司乱用,主要是用于抬高自身价值而没有实际的大数据场景,做个数据分析就说自己是大数据,搞个图表也说自己是大数据,甚至自己的数据库中有这数据也说自己是大数据。
但大数据确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不是空架子,比如我们利用位置数据成功的发现了校园学生的安全问题,利用算法,成功的预测出自杀倾向的人群。这些都是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得力于大数据,我们才挖掘出来,所以大数据是有价值的,就看如何使用!
大数据顾名思义是数量多的数据,但是数据多只是一方面,要想体现数据的价值,就要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数据才具有收藏使用价值。
大数据离我们很近。
网购几乎已经成为生活必备,可你是否知道,你购买的每一笔物品、每一次浏览、每一次停留都将成为分析的数据来源,这些都成为营销的工具,从而促成销售。
工厂车间会根据每台机器所反应的数据对产量、后台做好统计,而机器的每一次报错都能提前知道问题所在。这就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没有这些工具,数据只是呆板的停滞,缺少流动的价值。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很多问题都能用科学的数据进行分析,脱离凭空的设想,让你真正体会到大数据给个人乃至社会带来的红利。
但是,大数据的关键是大,这个“大”不是一般的概念,是一个足够你想象出来的“大”,这个“大”,一方面需要足够大的储存空间,需要把数据的收集是持续不断地累积过程。当然,数据“大”不是真实的目的,计算能力,计算算法也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算法不能贴近现实,即使数据再“大”,也会无济于事。
还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现实的社会已经处于相对复杂的社会,繁杂和无头绪是她的特性,而这种庞杂无序才是事物的本源。
因此,大数据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不是绝对发生事件!
码字真的很辛苦的,来到这里看到我们的文章,那就是缘分!点赞和关注一下吧!我们诚挚地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