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大数据知道,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你
2,数学原理周一是贝叶斯公式,通过过去的概率和条件发生的概率,可以计算出这个条件下的发生概率。
3,大数据分析的另外一个手段是人工智能,它可以“训练出”另外一个你,当然名字上,叫做私人助理。
4,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决策时候,是有pattern(有惯性的),二前面两个手段可以“程序化”你的习惯。
大数据会在充分收集到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你的习惯等,这样通过对你过往数据的了解,综合分析下得到的结论,可以说大数据所知道的你想的事物,应该是你经常思维惯性下所能想到的事物
就是以为知道你想要什么才叫大数据啊
你心里想的什么,为什么大数据全知道?
现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这些手机app,你当然会疑惑,为什么我的手机APP如此了解我?它为什么知道我身上刚刚发生了什么?
下面就来看看,这都是为什么?
大数据是什么?
很多人都只是了解这个词,却不明白其真正意义。
其实不是知道你想要什么,而是知道那一群人想要什么。数据这个东西有他背后的原理,一般有限定条件。简单的说,大数据是一种高概率。你去搜淘宝错误推荐的案例也非常多。
讲一个政治笑话:
当初赫鲁晓夫为了打击周总理,讽刺的说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农民阶级出身,你是地主阶级。总理很机智的回复,我们还是有一样的地方,就是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阶级的性质永远是那样的,但是阶级内部的个人会出现叛徒,问题是你不知道哪个是叛徒。
大数据也是这样,比如经过统计,买了A的人大概率会买B,所以会在A商品页面推荐B,这里面肯定有人不一定需要B,问题是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你觉得大数据很懂你无非就是你不是不需要的那一个人。
人的思想十分复杂,据有许多不确定性,快闪性,交互转换性,堆叠性,专注性,哲理性,多维性,解析性,随机性,跨越性,逃逸性,反差性,回念性,心猿意马,天马行空,寻求些索,漫步寰宇,等等。
大数据,是在窨熟某人的历史信息中,在深度控掘学习,分析捕捉最佳场景中,依距可能发生的规律,来判定你的行为,思想的,如果你超出这个规律,大数据就难以结论了。如果你走着走着,情不自禁的乐了,问大数据,想到什么事就莫名其妙的乐了,大数据给出一万个答案,也猜不出你想到什么了,分分秒秒人的思想跨度海量的广阔,当你吃着冰棍,抓着栏杆,看着脚尖,想着家里的水费,是不是该交了的时候,大数据如何知道你想的不是工作,不是霍金,不是企鹅,不是春晚,不是快递,不是玫瑰,不是女友,不是北京,不是李白,不是电费,一定是水费呢?
分析下一刻你想干什么容易但也难以准确,何说南辕北辙,信马游缰的思想,在亿万可能中选准一个谁信?实测拭拭?十五亿人每人猜一个答案,也不见得索定我某一刻在想什么!
真的想知道一个人思想的变化,解读一个人的每时每刻的思想,必需通过脑电波的获取,解密,脑电波是十分复杂的,多维度,多信道,一切外在发生都会影响思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碰到什么,闻到什么,偿到什么,联想,回忆,沉思,灵机一动,闪念一想,狂想,猜想,乱想,等々。解析思想之难大过登天。
数据挖掘和数据推算能将你日常浏览的各种东西,通过新闻,抖音,以及其他APP给你推送出来
大数据只是采集你的个人行为记录,真正牛逼的是算法,模拟出你的思维惯性,根据你个人喜好推荐内容给你。
大数据是基础,是采集我们的各种行为数据,比如你的搜索内容,你的跑步数据和频度等,用这些经过数据分析获得我们的行为目的和需求。
大家都清楚,大数据肯定是无法直接读取我们的思想的,但是大数据打出的口号却是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个是基于什么呢?一个是因为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手段,另一个是因为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手段。今天我们简单的来说一下这个。
数据收集手段
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手段很多,但是一般都是经过用户同意的,用户感觉这个是不会曝光自己的隐私的,但是你想不到的是,大数据可以从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数据当中分析出许多的东西,我们先举个例子吧。
我们下载一个新闻资讯APP,正常来说他们会请求一些权限,包括了位置信息、设备信息(设备通话状态和识别码)、储存权限还有一些人不会开放的通讯录信息。从位置信息可以直观的判断出你在哪个城市当中,从你的设备信息则可以判断出你用的是什么手机型号,通讯录信息可以读出你的关系网。然后我们打开APP注册,这个注册也就暴露了你的手机号信息了。此外我们会完善一些个人信息,这个个人信息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可能会暴露的有性别、生日、行业和地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