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公认最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推广,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有报告指出,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有近一半的大型企业实施了这一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组建过程会涉及企业多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这需要企业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从多方面做好信息技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要求将强大的网络系统以及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其中,统一的ERP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成功的必要条件,它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保证总部战略得到贯彻落实。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备了数据管理基础和技术手段后,绩效分析、预算分析、盈利分析等内容都将成为可能。
在国内众多实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大型企业中,海尔集团是一个典型且成功的案例。2007年,海尔为了配合“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启动了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计和实施项目。海尔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的组织设置完全遵循了财务流程,服务10大类流程以及120个子流程,涵盖了会计核算的所有内容。中心除了有会计核算流程之外,还包含了资金管理,这也充分反映了其作为白色家电行业注重现金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特质。成本管理作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必须要贴近业务才能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有鉴于此海尔并没有把成本管理纳入共享服务的范畴,成本核算仍然由各个业务单元内的财务人员负责。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在海尔内部已经达成了充分的共识,海尔共享服务中心在日程工作中贯彻流程管理,依赖流程产生高质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强集团管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并不断提升流程操作效率。持续不断推进流程的优化也是海尔共享服务的工作重点。在流程处理团队之外,共享中心内还设有质量团队,负责运营流程与流程优化。
财务共享开始的想法是将相同或者相似的财务活动集中起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利用率。比如我有十家公司处理报销和付款业务,每人每月可以处理1000张,但有的公司每月才不到100张,人员效率低,为此业务还要配置主管,内控,硬件设施,办公位置等等开销,资源利用率实在太低了,这就是最初的财务共享服务原始设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政策统一,没有人情和后门,内控风险低。
但当时也遇到了一些财务凭证保管和审计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国家财税改革,电子影响技术发展以及AI技术,发票和原始凭证都电子化,网络化,为财务共享大大铺平了路,甚至发票审批都通过影像技术自动实现了,不用人处理了。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新财务共享的思路会在原来基础共享的基础上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空间,一定是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人的依赖会越来越少。特别是操作层面的财务人基本是取代了。需要的是懂财务政策,能够财务创新,数据建模,财务算法研究的专业人才。
商家可以根据数据给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同时客户也节省了大面积筛选产品的时间,但也有忧虑的地方。
数据公司是如何收集到用户大量的日常数据?
数据公司该如何对数据进行保密?
数据公司是如何贩卖客户日常数据?
这方面有相关管理条例和管理部门来保障?数据公司在客户不知情下贩卖客户数据盈利,这对被贩卖者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