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全民掌握大数据,股票还有操作的空间吗?

1

当然有空间。

首先,我们要知道,股票的价格是怎么来的。

参与股票投资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包括但限于宏观经济,股票背后上市公司的一切基本面还有技术分析资金分析等等,去判断这支股票未来是会涨还是会跌,然后生成自己的交易依据。

带有行动的认知,才是真认知,带有行动的看法,才是真看法。人们真的觉得当前的价格低了,他们一定会去买入,人们真的觉得当前的价格高了,他们就一定会去卖出。

也就是说,股价的最新价格,实际上是一个博弈出来的结果,它已经包含了当前所有人们的“真实看法”。

2

《大时代》里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股票是什么?是投资?是投机?是贝者博?都不是,股票是人的游戏。



既然是人的游戏,说明股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博弈!掌握所谓的大数据,就能够掌握每个人的在每个时刻的情绪吗?就能够掌握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内心吗?你究竟是恐惧还是疯狂,是一些机械的数据能够掌握的吗?

或许有些人不以为然,我掌握的够多,就足以掌握每个人每时每刻的情况,或许是,可是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你有了大量的数据就是大数据了,在足够的数据量情况下,你还需要有正确的对数据挖掘的方法。以前我们分析和工作相关的数据,现在我们挖掘的数据不仅仅是工作相关,还包括了周边环境数据等等。

市场交易的数据和市场交易环境相关的数据,或许是可以在科技不断发展下,对交易的影响越来越迅速。比如某个总理说的某句话,现在市场产生反应需要半个小时,未来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是市场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解读。就像某个利好出现有人说是利好出货,有人说是利空出尽,总有不同的解读。只有当市场表现为趋同性时,才没有了交易的价值。

3

机构掌握大数据,可是每个机构都挣钱吗?并不是!所以,科技发展到再高的程度,只要需要人来做决定,就算掌握了挣个宇宙信息,该亏钱的还是会亏钱,该挣钱的还是会挣钱。因为是人来做决定,而不是机器做决定。就算是机器做决定,那也保不齐市场内所有的都是机器做决定,还是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说可以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可以完完全全可以代替人类劳动力,那根本就不需要股票了,不去要这个公司那个公司了,直接就实现了共产。不需要干活挣钱,因为有机器人全自动,不需要动手,因为有机器人全自动,甚至你连吃饭都能让机器人喂你。那也就没有劳动力的存在,社会不需要分工,实现共产。那样的条件下要股票干什么?要企业干什么?要品牌干什么?都不需要了,因为实现了完全科技自动化。

如果题主这样问:当掌握了大数据后,操作股票能够实现盈利?

妥妥的能,单纯的你有后台数据你就能够知道反应的情况,以及这个情况可以说你买股票可达到99.99%的成功率。而这些大数据以及后台信息是保密的,作为投资者来讲是看不到的,都是私人信息。所以题主还是不要存在这种空想了。

如果题主这样问:以公布出来的数据,能否提高股票盈利的概率?

这个也是妥妥的能,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而从各项宏观经济数据中是可以分析总结出经济周期的所处阶段,是在衰退、萧条、复苏还是繁荣阶段。在2008年期间美国的GDP就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衰退,通过这样的数据就能够判别出经济周期的所处阶段,对应所操作的股市,也就可以制定策略,调高盈利概率。

我是:炒股哥说,欢迎关注!

不做模凌两可的分析,给你最直接的观点!

4

这个问题,有很好的前瞻性,说明提问的朋友,也是一位喜欢思考的投资者,先给您点个赞。我们做投资,必须要站在未来,这样才能抓到大牛股。


投资是一场旅行,在旅途,遇见您。

我是雄风投资,20年投资实战经验的老司机,在亚洲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工作期间,荣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

5

科技再怎么发展也没办法让全民掌握大数据,而机构投资者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就是在利用大数据掌握主动权的。

普通的股民在股市中只能接收到公开的市场资料和交易数据,并根据它们进行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这样虽然也有参考作用,但一般只能作表面层次的探讨,因为更关键的资料和数据是不会那么容易拿到的。

而机构投资者运作的资金比普通股民多得多,为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获利,就必须想尽办法搜集远比一般投资者更多的信息,比如国家宏观经济的最新情况、各种正在出台的财经政策法规、上市公司还未公开的最新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每日市场的精准交易数据尤其是个股股东分布情况等等。

普通股民偶尔也会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机构持仓情况和主力资金进出数据,但那些能给你看到的,一般都是故意露出的冰山一角,或者仅是交易软件模拟算出的所谓主力筹码数据。不管科技如何进步,大数据是不可能被散户把握到的,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博弈,关乎谁胜谁负的大问题。

在此不由得对那些读时髦的“大数据”专业的学生杞人忧天了,大数据这么宝贵,谁愿意提供出来给一般学生练习使用呢?他们所用的大数据资料,肯定经过掐头去尾,虚拟包装一下才能用于专业学习了。这样,平时的纸上谈兵只能学个皮毛,到工作时还要根据级别和权限才能接触到不同机密层次的大数据了。

6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思维,这和下棋的深蓝一样,当我们把数据给了计算机是不是全部事情都一目了然了,当我们下了一步棋,电脑就已经就知道下一步了或者已经算出了结果,那在市场上我们就可以假设我们把数据给了电脑,是不是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可以投资的公司,什么是要走下坡路的公司,什么是没有主力的公司,什么是主力在操作的公司,那是不是我们就知道市场的黑洞了。事实,我认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为啥,如果你知道国内的二大交易中心是全电脑操作就知道了,在深圳和上海的交易中心可以一个人都没有都能交易,但是在这个市场上有多少人在收割别人资金,有多少人在赚法规不能做的事的钱,怎么看都是冰山一角吧,如果我们都知道这家公司不行,我们都不进行投资,这家公司是不是就不行了,但实际总是有人在炒做,有人在抄底,现在的市场不就是这样。我认为就是让你知道主力在什么位置买什么位置卖都没有用,因为你不是它们,不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改变了主意,你不是它们,你也不能代表它们,跟上节奏就行了。

7

掌握大数据并不代表就掌握了公司未来。掌握各种数据,也不代表掌握了明天股票的走势。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财务分析,实际上公司的数据是透明的,用什么程序计算,都不是关键。技术分析的本质就是将成交价成交量以及成交时间用加减乘除复杂化计算,无论怎样算,都是基于交易数据的计算,无论计算方法多么复杂,都是计算过去,和明天的股价没有丝毫关系。

至于基本面分析,如果是用程序来计算,同样是基于三大表格,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再配合某个系数与股价关联起来,计算得出市盈率高低又怎样?市盈率有时候低的才好,有时候高的才好,不论怎样演变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都不一定是可靠的。

曾经有一个券商投顾,讲价值投资的课程,结果讲公式,先讲市盈率,再讲ROE/ PB,搞的很神秘,像新的东西,有啥好讲的?不就是讲市盈率倒数吗?当场走人,没有意思。再比如行业内人士拿出来高大上的杜邦分析法,对于估值是没有作用的,就是个数字游戏,相当于几何的证明题,证明的过程很有趣。即使以后还有更新的公式变化出来,还是脱离不了基本的财务指标,不需要复杂化。将杜邦分析法玩的熟透,就能确定股票未来涨跌吗?不可能。所以,在股市里,大数据不管用。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