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很大。主要就是评价标准不同。判断症状的标准不同。治疗思路不同。同一个验方,同一个剂量,药材产地不同,疗效不同。统一标准,难呀!建一个数据库可以,只能建一个最基础的数据库,那工作量…而且数据可信度…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中医踏实工作,戒骄戒躁,积小进步成大进步,为中医的发展而努力吧!
其实已经存在类似的数据库。提问者可能不是我们中医行业或者体制内的。据我所知,多个中医药大学,再如上海中医文献馆,都在开发类似的数据库。大数据时代,不少中医同行都在赶这个时髦。不过通常基于科研层面,所以普通人可能关注不到。另外正如上面的其他者所言,中医所包括内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数据系统。即便现在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通常也是从各个不同领域或专业层面进行研究。比如温病的医案,比如某一种疾病,如糖尿病的医案的数据库研究。但有一点,可能令提问者失望。数据库的建立,反哺临床并不那么容易。未来可能随着AR智能技术的发展,才会有更进一步、更符合临床实际的数据库的建立。
就是个数据库程序,技术难度不大 主要是原始数据采集和识别花功夫,好多案例被传说美化,真实性打了折扣。
发展中医,开发古数据库已经有了,现今数据库正在进行中,但是没有理想的数据库。当前靠专家完成这一项使命,真正还是一个未知的数字,能不能实现都是个迷茫的路径。现有的好中医目前都在民间无证医生里面,国家医药法除了不支持民间好医生,而且还在千方百计的消灭好中医。虽然说消灭不了,可干扰极大。发展中医还是一个梦,看看天意如何了。
没有标准和量化,争议也多!程序本身不难,判断标准太难!
技术上难度不大,现在都有现成的方案,基本是钱能解决的。有些困难的是如何把案例结构化,依照一定的实验流程定义案例,并对案例和治疗质量进行分级,而且还要不定期组织专家做综述和meta分析。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了。
然而,这不就把传统中医发展为循证医学了嘛,那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如果把中医案例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结构化进数据库,那传统中医各种神话将怎么继续流传下去?现代老中医各种奇迹般的治疗手段怎么生存?中医还是能是大家想象中“无所不能”的中医吗?
中医自有自已的体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难而是对中医了解不深这个工程应国家主导…
难度不大,高人你去做吧
中医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模棱两可。离开这个本质,多少人的饭碗要被砸了啊!
技术上难度不是很大,难度大的是基础数据来源。现在有很多类似《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的论文,都发现中医在诊断方面的差异非常大,同一个病人同一时刻不同医生的诊断大相径庭,甚至相互矛盾。这些数据录入了数据库,就会让电脑发现数据冲突,无法工作的。所以古代的医案也是无法使用的,因为每个中医的诊断都是不同的。但揪着一个中医为准,又会发现数据不足以开发这个数据库。
况且中药的问题也很多,古代很多是野生的,现代基本都是种植的,不是说种植的不好,如果没有种植的,大部分人根本吃不起中药,但种植中药的药效如何,有没有一致性判断,还是中医拍脑门认为的?至于中药掺假造假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这次开的药有效,下次可能就无效,这个药店的有效,那个医院的就无效。人都拿不准这些中药,没有基础数据,就别为难电脑了。
最后一点,中医至今都没有进行过对照实验,不说双盲那么高大上的,就连普通的对照实验都不敢真真正正的做,中医有没有效都是未知数,理论也是完全唯心化的。这样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开出来的药就能保证有效?
所以中医能利用大数据进行开发,但需要走的路太远了。何况,真的完成了数据库开发,那就再也没有中医认为了,只有实验验证。中医再也没有辩证,彻底成为循证医学,也就是成为了西医,地地道道的西医,那就是离经叛道,不爱国,是西医利益集团打击中国的跳板。所以从感情上讲,中医决不能大数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