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报表直接就看出来了,还要去算什么。地产多数的负债率在80%左右。净利润率一般在5-10%,所以,其实房地产的净利润不高。估计还不如银行赚的多。
本人从事大数据行业多年,对于大数据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主要就是没搞清楚大数据的概念。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没有混淆了一些概念
首先大数据就海量,多样化的数据。它的本身就是每天各行各业产生的各种数据,没有什么神秘的,我们每天衣食住行,各种消费都会产生这样的数据。
大数据的厉害之处在于海量数据的高性能存储和计算,我们这个数据时代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所以要面临这些数据的存储问题,只有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通过计算才能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为我们服务。
大数据是什么?
广义的讲,各种数据都是大数据。我觉得各地住房的开发成本和利润,本身就是大数据的一部分。
一般从那儿获得?
一、上市公司的年报。
二、这些公司的税务报表。
为什么你没有?
你没有很正常,国家有一个单位,叫国家统计局,他们的数据比你想像的更多更全。
这个还真有人在做,不过好像不是很靠谱。
比如使用电量,热量,交通,客流量等预测未来价值,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至于说成本这个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购地成本,人为可操作性太大,单纯数据分析恐怕是无能为力。不过一个城市的发展似乎也有一些规律,比如交流成本和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商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现在的商业还是需要地推,面对面的交流,各种线下会议等等,这些占比还是相当高的。
其实大数据的价值,还没有真正的被挖掘。
根据2020年3月30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的建议,虽然现在数据已经被定义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但是国内除了互联网产业和少数有数字基因的企业以外,还不具备将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相比国外在80-90年代,也就是互联网之前的IT时代,已经有很多企业完成了第一代的数字化。笔者是曾经在数据中心行业内,做了十年,企业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很少。
新基建的三大领域,完成后有望爆发潜能。
目前推行的基础设施,主要是网络,能源,算力,这几个方面以及它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对于在下一代的基础设施的推行力度,在国家级别上可以说是领先于全球的。但企业能不能跟的上,尤其是国营企业,地方产业是否能顺利转型数字化,可能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机会。另外就是互联网产业向线下移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这是三个不同的阶段,互联网企业跳过了数字化,天生就是信息业,其实对线下数字化的转型并无太多经验。
最后,希望能帮到你吧,觉得有用就点个赞,据说你的一票会影响权重,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有用的信息吧!
不需要大数据,他们财会就能算
应该不能
我觉得这个应该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在做的。应该能算出来,像这次疫情就充分用了大数据排查的,当然窝坐标广州,其它城市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