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年度账单来袭,大数据统计的支出真实吗?你的年支出比收入高吗?2019年支付宝年度账单出炉了,虽然心里预期会比往年少掉不少,但真看到实际支出后还是惊了一跳,没想到2019年的支出会少这么多。心里虽然觉得拖了支付宝的后腿,但实在说着实还是开心了不少,毕竟控制住了往年不断上升的无限的消费欲望。
对于支付宝来说对每个用户进行统计并不复杂,应该说也是真实的。这样的统计对个人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最重要的是看看自己支付宝的支出到底花在什么地方,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花费过大,哪些地方需要控制。
比如笔者总共一年的支付宝支支出只有将近两万元不到,比往年几万的费用降下来了不少。主要支出还是在居家生活和吃吃喝喝上,当然还有两千多元必须支付的生活缴费,也花了1500元左右必须的学习和健身。可能很多人的大头支出应该是在居家生活和吃吃喝喝上,对于月光的剁手一族来说,这两块能控制下来那就会降下来不少费用,比如双11、双12、还有节日的任性剁手。
一年一度的支付宝账单又来了,看了你的账单是不是觉得今年又成为了一个隐性土豪?是不是怀疑自己到底从哪儿节省出那么多钱?甚至都在怀疑这个账单真实吗?
肯定真实!
为什么能够这么肯定呢?
因为支付宝的大数据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是和自己的所有流水能够对应上,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查每个月的账单对比数据你就能够发现一个月真的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流水。
那么这么多钱到你从哪儿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这个月的工资是5000块钱,在拿到工资以后你首先转入了余额,然后又转出到另外一张银行卡,这样你的支出和收入各为5000,突然发现放入余额宝有收益,你又从另外一张银行卡把这5000块钱重新放入支付宝中,这样就产生了1万块钱的收入,5000块钱的支出,但是当你花完这5000块钱的时候,就产生了1万块钱的支出,其实你本来只有5000块钱。
感请!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年年有,不过我除了第一年比较新鲜,后来再也没有关注过,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个实在没什么意义,和银行账单也没有什么区别,和我的收入也没什么关系,所以现在看的比较平淡。
这个和银行的流水类似,从支付宝的进和出都会记账,但是问题是支出不一定是购物,收入也不一定是我的真实收入,因为我的大部分钱都不在支付宝内,银行卡、微信、股市里都有钱,所以这种大数据对我没有任何作用。
而且购物现在很多并不是通过支付宝,还有通过微信或者其他支付方式,所以这个年度账单的显示肯定是完全不准确的,既然不准确,大数据的统计当然是完全不真实的,这仅仅是支付宝上我的的大数据,不代表是我个人完全的大数据
说句简单的道理,如果要看个人的收入情况的话,这个账单可能还不如税务局的纳税清单上的收入来的准确,也不如看银行存款来的真实。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年度账单的内容,不知道你们有哪些内容,我的年度账单的内容包括在哪里花了多少钱,支付了几次,坐了几次的公共交通,点了几次外面,扫没扫敬业福,但是这些除了我花钱购物了多少次,其他都不是我关心的。
嗯,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对您有帮助!
今天咱们又被支付宝的年度账单给刷屏了!怎么说呢?不少网友朋友们在看到账单的时候可以说是吓了一跳!原来不是支付宝告诉你,咱就还真没发现我自己是个有钱人?所以有网友对支付宝这份数据提出了质疑!
支付宝年度账单的数据真实吗?
可以肯定的,当然是真实的!那为什么很多网友又提出了质疑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有这个流水东西的存在。
高太多
谢谢您的问题。支付宝的大数据统计有一定科学性,不用太认真。
支付宝体现个人数据。2019支付宝年度账单需要个人身份核验,只能看自己的支付宝账单。账单数据体现了使用支付宝多少天、使用多少次公共出行、低碳种了多少树、消费了多少商家等,虽然是通用类别,但体现的是私人隐私数据。有些朋友质疑没有花那么多钱,蚂蚁金服解释,支付宝账单体现的是支出、而不是总消费,还包括了投资理财、金融保险等,这一下就高了。但是,我使用支付宝频次较少,主要是交通出行,与土豪们相比甘拜下风。
支付宝是大数据的产物。支付宝的账单涉及了生活各方面,我们的行为轨迹都是数据,支付宝大数据技术也记录、汇总、分析了我们在支付宝平台上的活动轨迹。不过,支付宝数据分析的纬度必然是单一的,因为所有人都是共同标签下数量的比拼。支付宝知道我,未必懂我。
关于大数据的思考。因为大数据分析,我们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比如喜欢共享出行、是绿色低碳达人,比如喜欢消费、是天生购物狂等。但是,支付宝大数据未必体现真实的自我,也许使用共享单车是因为没有车,喜欢购物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点外卖多是因为单身焦虑。大数据能总结我们的行为,未必能剖析我们的内心艰难与未来的变化,更难以辨析千人千面的动因。算法有局限性,想进步很困难。所以,对于支付宝账单的标签,不用细究,乐呵就行。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支付宝的年度账单支出肯定是真实的,因为每个月和每一笔支出都能详细的查询到,而且支付宝软件里边的支出高于收入也是正常的!
这个图片上,我画了红色线框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每月的账单统计,可以查询每个月的账单和每一笔的明细,可以看一下我的图片:
这是我查询2019年6月的账单,可以看到当月的支出是825.99元,而当月的收入只有25.6元!---这个25.6元主要是余额宝产生的收益,因此整个6月的收入只有25.6元,这个收入明显不是大家理解的工资,或者常规报酬收入,但是如果别人扫你的收钱码而进入的钱会体现在这个收入中!---这里应该就可以解释为何很多人的支付宝中年度支出是大于收入的,因为这个收入是必须通过支付宝的平台收入或者产生的收益,而大部分人收入是进的工资卡,不是通过支付宝收钱的;而花钱的时候是从支付宝平台花出去的!
就简单说这么多了,如果不相信支付宝的支出总额的,可以分月查询,然后自己加一加还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
这个年度账单很明显不真实,支出的确超了我的收入
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支付方式发生了大大的变化,但是每个人的消费与支出不能只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即使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每个人仍然会有现金消费,如果加上现金和微信的账单那不是太离谱了,中国国民水平都这么高了吗。大数据账单虽然不准确但是也能反映出各种问题。
- 网贷消费增高。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这两年不管做什么生意的都说生意不好做,效益不好,尤其是实体行业,当然互联网行业也有这种情况,但是都是正常的竞争罢了,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同样消费也越来越便利,各种支出开销不能像使用现金一样那么透明,那样有刺激感,各种消费的增高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
- 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消费趋于多元化,而不单单是吃喝这些简单的花销了,国民兜里有钱了,消费越来越追求品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 从众消费,盲目消费增高。21世纪的今天,生活压力依然很大。必要消费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盲目从众消费,无形之中也带来了浪费,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的同时,也要理性消费。
当然了大数据的每一个数据基本上都是真实的,比如吃吃喝喝,居家生活,交通出行,穿衣打扮等数据都是非常真实的,但是转账和红包由于转出转入重复计算导致数据偏高,毕竟是大数据是系统算出来的而非人工,由大数据反应出来的问题基本是准确的。
一、大数据统计支出是真实的,但统计学意义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消费水平。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看下图:
在这幅图里有一项是“转帐和红包”,我们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
例1:一个淘宝客19年双11,淘宝联盟推广费总收入50万,要付给代理返现佣金36万,则这个淘宝客当月收入了14万,则转帐给代理的36万就变成了消费。按这个大数据的统计结果:12月收入(注淘宝客结算在下月结算)14万,结果变成消费36万。
例2:淘宝店家促销发红包等等,本来在收入的分项目中,但这样一统计都成了消费了,
只能说原始数据应该真实的,但在计算各项目时不太对,比如购物退货,那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支出,可支付宝会算作支出,可能这是系统计算不足吧(毕竟我们知道哪个订单退了多少,支付宝可识别不出来,看见负号就是支出,看见正号就是收入)。
小编2019年账单14万多,也是吓我一跳!仔细分析后才想明白,这账单比我真正支出的多了很多,主要有:
- 小编经常购物退货,但支付宝可不会合并计算
- 我理财买基金,今天操作了2次,买几万,挣钱后卖了,然后又买了,相比支付宝把买基金的钱都加起来了,也就是3+3万,可是我只买了3万,而且这不算支出,它还挣钱了呢。
- 我借钱给别人
以上是小编的合理猜测哦,可能不全对啊,反正我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