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的对手越追越近。最近一年多来,顺丰总市值蒸发900多亿元。快递行业市场增速和行业毛利率或许已逼近天花板。通达系、京东自营物流等竞争对手“如狼似虎”。虽然目前,顺丰仍是中国规模最大、时效最快、满意度最高的快递公司,但成长速度已经放缓。它能靠互联网和大数据加深自己的护城河吗?
一言难尽的商业板块
投身互联网,顺丰进行了不少尝试。从顺丰嘿客、顺丰优选到顺丰供应链金融……一系列动作都在表明,顺丰想要摆脱对于快运业务的过度依赖。但结果如何?顺丰线下布局嘿客关闭、顺丰优选在电商江湖掉队、顺丰金融服务事业群已被剥离……在顺丰的年报中,直接剔除了其商业板块。
如何做到科技引领?
顺丰给人的感觉是“快”。但是如今,比拼的已不单单是运输工具的速度。基于大数据预测的前置仓,直接把货物布置在离消费者更近的仓内,体验自然更快。比如,天猫没有一架飞机,但越来越多的自营商品已经可以实现当日达与次日达。顺丰创始人王卫曾说,“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的快递物流公司,未来面对的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司。”
2018年顺丰的规划是,通过科技引领、夯实底盘,保障传统快递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深入开拓“快运+冷运+医药+国际+同城+仓储新业务”等To B板块,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说到To B板块,就不得不提顺丰的潜在竞争对手富士康。这个对手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To C业务增速缓慢,富士康长期的打磨B2B供应链体系,也是顺丰想要突围的。
顺丰建立的品牌形象还是很好的,定位也非常明确。有位朋友做了顺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说到顺丰你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建设是很完善的,物流的速度能够达到这么快,离不开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只有有了好的管理方式,好的工具,才能让员工效率提高,员工才能集中精力做服务。
对于大数据转型升级,大家都提的比较多,顺丰有那么多的物流数据,可以做一些商业服务,针对企业级市场,提供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