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大裁员,给你的职场带来了哪些启示?

1

最近Oracle公司裁员的消息刷遍了IT圈,在大幅裁员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Oracle在云计算时代的竞争乏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对于一家科技企业的重要性,即使是Oracle这样看似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也难于幸免。

Oracle裁员的背后至少有以下几件事情值得职场人深思:

第一:职场没有舒适区。Oracle是IT行业的巨型企业,一直占据着to B市场的巨大份额,IT行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行业软件开发人员,可能或多或少都接触过Oracle的产品,而且Oracle一直是IT行业的“学习榜样”,似乎进入这样一家企业就等于进入了IT行业的“舒适区”。但是Oracle此次裁员来的过于“突然”和“凶猛”,也再次印证了职场没有舒适区,尤其是IT行业,即使努力工作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自己的岗位(据传不少被裁的Oracle研发人员前一天还在加班)。

第二:优秀的员工不一定能够保证企业一直处于领先。不可否认,Oracle公司的大量研发人员都是优秀的,当年很多研发人员能够进入Oracle公司本身就说明了自身具备较强的岗位竞争力,但是这些优秀的研发人员并不是保障企业一直领先的核心因素,核心因素依然掌握在企业的管理者手中。战略上的失误通常是无法用战术来解决的,这在科技行业内屡见不鲜,如今的Nokia还留着“余温”。

第三:IT行业内部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在IT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初期,传统软件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并行发展,互联网企业主打to C端市场,而传统软件企业主打to B端市场,而且互联网公司也在大量使用传统软件企业的产品,Oracle的产品也被不少大型互联网企业使用。但是,在互联网逐渐开始向产业领域发展时,互联网企业必然会与传统软件企业形成竞争,而在占据大量资源的互联网公司面前,传统软件企业似乎难以招架。

2

在商言商,企业业务的正常优化,没毛病,为什么甲骨文在我们中国区混不开?

虽然甲骨文在我国市场有着很多大客户,但也是跟它的竞争对手PK啊,像Sap等,虽然现在都是做云服务的系统+业务咨询和流程梳理+硬件+数据库的模式销售,但去IOE还在继续着,意味着份额就这么定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另外就是销售增长会放缓(用得起甲骨文的都是大客户,项目周期超长),面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要求盈利多少的目标,CEO要达成这个目标,成本优化肯定是最快见效的一步。而研发团队设在超一线特大城市,用人成本和运营费用肯定是高居不下的,那么把这些研发团队人员削减,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市场中去(例如迁移到印度去写代码),留几个产品经理和几名研发人员做小模型的搭建和测试就可以了。现在开视频会议也方便啊,沟通上的成本虽然不及面对面沟通低,但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说这是企业的正常操作


为什么大龄软件开发员还是对N+6这么高的赔偿不满意,并且向甲骨文公司抱怨在盈利的公司,为什么要裁员?

3

其实当时代在变化时,是给我们打了招呼的,只不过我们自己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或者有时候只是觉得巨变离自己还很远,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1.很多行业的外企在撤离中国

不管你承不承认,随着国内企业实力逐渐强大以及国内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在有些行业,外企在中国已经没有了竞争优势,陆续地撤离已经在上演了,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

所以,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随着一些行业正在上演的外企撤离,你的职业未来在哪里?

2.离开了外企,你的市场价值有多大?

很多职场人士习惯了外企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企业文化等等,对外企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在选择新工作时本能地排斥国内企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变迁,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规划了。

另外,多年在外企工作的人已经被外企定向培养成了只能适应那种环境的产物,脱离了那种职业平台后,不仅是自己很难调整心态,其实个人的职场竞争力放在开放的市场中也未必也有优势的。总体而言,外企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人被培养成了定制的螺丝钉,一般没有全面的能力以及开拓的精神。仍然有很多在外企工作的人,认为其成功是靠个人能力,这当然不可否认,但是平台的作用可能更大。而如果去国内企业,有可能需要你个人有非常强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环境。

4

“甲骨文”的裁员,其实对于职场来说并没有什么一定成立的启示,但是我依然可以给大家说一下我的一些算是深刻的认知和感受。

当初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想起了发生在7年前的南京摩托罗拉裁员事件。

有人认为“甲骨文的裁员”跟现在的贸易战有关,因为传说甲骨文的CEO并不喜欢中国,干脆趁机坑中国的员工一波。

如果真要说到启示,我倒想起一些观点,希望大家也能有一些认同:

5

俗话说:“经验再好,哪怕你说给他听,背下来,可遇到事,他还是要自己去经历去闯去碰的头破血流然后才会真正悟到”。甲骨文的裁员悟到什么?有感受,但是生活还是在旧的道路上前奔着。



裁员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再也不是生活在原先那个时代一份工作干到老的时候了,所以,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不要因为到处裁员而杯弓蛇影,破坏了自己当下的心境,影响生活品质。



其次,活在当下,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可能的储备自己的能力,财富,人脉这些最重要的资源;就像旧时的东北人家在冬天来临之前,要储备好一冬的粮食柴火一样,这个在任何时候不管是行情好还是经济寒冬都有用的,当别人为了寒冬吃穿发愁时,你却在温暖如春的屋内思考人生,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6

感请!

惠泽天下说如下观点,谨供参考。

"甲骨文"大裁员,让人联想到当初华为裁员、联想裁员。

这一切告诉所有职场人士职场如市场一样充满着不确定性,裁员是市场危机传递到职场的表现之一。

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危机意识;职业人士要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7

他们的今天,就是大多数人的明天,这个只是刚刚开始的。好日子在后头。

8

没啥可启示的,人想的太多反而很累。

有的公司注定是衰落或者灭亡状态,但是就是不死。里面的员工自由混日子,把年轻员工都给混跑了。也没有黄埔的趋势啊。

外企也很多,早完蛋了,在那留几个人混日子挂个招牌。有的都快混10年了,还啥事也没有。

这个确实不好说,可能突然有一天像甲骨文这样全裁撤,真就傻眼了。可能一直能混到退休,比996的还长久。

如果发展角度看,确实混日子的不行,钱也没bat那么多,但是人家家里可能不差钱,所以经济上不需要那么高追求。

9

不只是“甲骨文”的大裁员,还是其他公司的裁员,总而言之就因为这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需要裁员来节约成本,这时候的裁员往往是比较大规模的。

第二个是公司为了长远的发展,通过裁员淘汰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部分员工,这时候的裁员是有针对性的。

然而,裁员,无论是因为哪一种原因,身为打工者,我们都会或多或小的收到伤害,金钱上的,感情上的。特别是对于被淘汰的部分员工,很多时候往往是致命的伤害。

10

并不是有了相对稳定的职业便可高枕无忧,再优秀的个人条件也不能心安理德地不思进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跟随社会发展趋势,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淘汰,世界变化太快,两耳不闻窗外事,看不清形势或不愿正视现实,只能被动地听天由命。做为打工者,无论个人职务大小能力高低,切不可放松身心,因为优裕的环境会消磨人的斗志,而骄傲自满,则会使竞争优势消失殆尽,一旦危机来临,便会手足无措无法应对,甚至惧怕重新选择。人终究不能脱离现实,想有长远利益优势,除了始终保持较强的职业竞争力,还应关注职业之外的大环境大形势,这与企业的前途和个人的职业命运息息相关,忽略这一重要因素,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