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是不是都在讲:观察者会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对象产生影响?

1

对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在大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很难理解的,并且时常会和“观察者效应”等价起来。不确定性原理最早由海森堡提出,在微观量子领域我们要想同时知道一个量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量子领域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概率”,不能说一个粒子确定的在某个位置,只能说在某些位置的概率有多大。

海森堡最初提出不确定性原理的时候更多强调的就是观察者效用,因为我们在测量某些东西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扰动它,从而影响这个被测量物体的状态。因此不确定性原理又被称为测不准原理,这里更多的强调了外在的作用,这样看来这个不确定原理貌似没有那么高大上了,这不就是经典物理学中的实验结果别人为或者环境因素所影响吗?


如果不确定原理这样解释的话,那么爱因斯坦也不会和他们论战了。不确定性原理在后来的发展中被解释为量子的内在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的不确定性都是粒子的内在秉性,并非是因为人类的观测所导致。可以理解成宏观经典物体与量子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与是否有观察者参与无关。

相对论虽然对经典物理学进行了修正,但本质上并没有跳出经典物理学的思想,坚持的还是因果律、实在性,量子力学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原理已经偏离了原有轨道。我们要知道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也有爱因斯坦,但是哥本哈根派对于量子力学的诠释爱因斯坦无法理解和接受了。

那么两方就要摆下擂台论战了。

2

经典评论: 量子力学(哥派)不完全承认物质作用论! 按照物质作用论,每一种物质运动的现象,是由相应的物质作用决定的,既可以由相应的物质作用确定相应的物质运动现象,则确定性成立,不确定性不成立!物质作用论与唯物主义相符。 而量子力学(哥派)则认为,只靠物质作用是没法确定相应物质运动现象的。如双缝试验,用摄像机观察,说明你真想观察,干涉条纹就变化了;而如果你把摄像机的内存拆了,说明你不真想观察,干涉条纹就不变。你真想与不真想,这种意识的差别,决定着物质运动现象(干涉条纹)的不同,既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在物质作用论中,观察是感知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比如你丢了一个钱包,你检查发现了,检查属于感知到了,是感知因素。 而在量子力学(哥派)中,观察不仅是感知因素,还作为决定因素。人一观察,决定了干涉条纹的变化;人一观察决定了猫脱离生死叠加态,而只剩一态。主观的观察决定客观的结果,是主观主义! 总结:量子力学(哥派),有明显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

按哥派理解薛定鄂的猫:打开笼子前,理解成一只活猫与一只死猫叠加在一起!打开笼子那一刻,少了一只,而只剩下一只了!有人曾用扔硬币的方法解释,说是硬币在空中飞舞时,人不知其落地后最终哪一面将会向上!然而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因为硬币在空中飞舞时,每时每刻都是一态,不存在叠加态!

3

这种说法只是诸多可能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其实,这就如同抓逃犯一样,如果你能够清楚地揣摩罪犯的心理活动,了解这个罪犯的行为规律,那么,你就能够把握住罪犯的一举一动以及接下来的动作或动作走向,你就能够在不惊动罪犯的情况下选取适配的方式抓住罪犯,通俗的说就是:你不需要现实性的去了解这个罪犯,但是,由于你具有很高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那么,你就能够做到“把罪犯清楚地观察到”。其二,万物的存在存续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所适配的对象,以及在适配过程中的种种过程性的现象和规律,只要你具有这样的对于规律把握的洞察力,那么,身居茅庐也可知晓天下事。其三,观察者对于被观察者的存续是否会产生影响,这其中存在着是否适配和适配程度不同的问题,而不能绝对性的认为观察者在观察的时候就一定会对被被观察着产生影响,如果持“一定会产生影响”的观点,那么,这就是过于狭隘和偏颇了。就薛定谔先生的猫实验而言,这里面涉及到观测方式以及猫与气体之间作用关系的规律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到底是活猫还是死猫,这就只能是多种可能了,但是,无论什么可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个可能而不是两种或多种,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事先把有关的功课做好,那么,即使不打开箱子,我们也能够知道箱子里面的猫此时是活猫还是死猫。结论:了解了事物的存续规律之后,就不用猜想了,只有在不了解相关规律之前,才会有种种的猜想。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有多少种猜想,但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条件下,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或存续都只能有一个答案,一个状态,一个结果,而绝不会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结果或状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4

是的。

5

更深层的是,世界并非我们认为的所谓物质的堆砌,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个局外者的角度来观测认定这个世界,那是上帝视角。当我们认为我们在旁观一个自以为相对独立的事物或事件时,其实在更深的层面我们与这一切是与已经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的。

6

测不准说的并不是这个。测不准的意思其实是说,微观维度下,动量和位置并不同时存在。

7

这个事不好说,可能物质小到一定程度,宏观性质也在缩减。比如说一块铁可以很容易的测量尺寸 大小体积 随着质量逐渐减小有一些量很难测量了 有一些量根本从定义上就消失了当尺寸小到一定程度 我们宏观总结出来的量本来就需要大量的随机事件总和,当小到粒子量与其它量就模糊化了,可能对粒子不再有意义, 但是我们习惯性的还是用原来的物理量去描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