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有的说,最起码是分子,因为只有分子才具有构成生命的可能。也有的说,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因此我们人类应该由原子组成。也有的说,原子是由电子,粒子等组成,所以也可以说人是粒子组成的。
好了,就算人是由粒子组成的,那么粒子有不确定性,人也有不确定性吗?
是肯定的,人当然具有不确定性,要不怎么看待生、老、病、死呢?
一.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
人们很早就发现,从微观上来看,粒子具有不确定性。并发现了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是不对的
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是否决定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我个人还不认同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的说法。
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理论
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原理,即我们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他的速度。那么什么原因决定的微观粒子具有这样的不确定性质呢?微观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库仑力、强相互作用力等促使其高速运动且各作用力因运动而变化,最终出现粒子群的动态平衡,受观测技术与方法限制观测结果为粒子位置不确定,速度不确定。
事实不是因科技水平限制而臆测的的结果
为什么海森堡说微观粒子是不确定的呢,个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微观世界的特性。首先,当时的 实验是海森堡利用光的反射来测量电子的位置以及速度,在测得电子位置的时候,因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电子的速度已经发生改变。其次,微观世界区别于宏观世界,因技术的限制,我们至今为止仍然无法在正常情况下观察微观粒子。所以我认为在科技水平限制情况下,因无法完成完美的实验而臆测的结论是不能作为最终定论的。
微观粒子具有确定性
从量子角度可以认为。
是的,微观粒子有不确定性,我们人、动植物、各类工业产品、城市环境建设、乃至一切物质都有不确定性。但是这个说法不对。其实物质世界有自己的存在方式,那怕是人造的也是一样。所谓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是人类的认知不完全的一种表述。实际上对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很多表述,表达了人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认识不全面、不彻底,所得到的结果不确定、不可信、有疑虑。用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的提出者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所以说不确定性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东西,而是我们不知道要研究的对象的所有细节。按照海森堡的说法,即使按照因果律“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的定论,得出的答案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即是一种预测,意思是按因果律推算出的结果还是可能变化。那你会问如果什么都有不确定性,世界岂不是不可知了吗?这点不用担心。人类早就学会了趋利避害,更懂得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学会了用“可能”、“差不多”、“估计”等词汇表达不确定性,并且总结出了大量生活生产方面的经验谚语。我国春秋时期的《易经》就是一部研究预测的巨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日益精细。对海森堡所说的“所有细节”掌握的越来越多。特别是上个世纪40年代,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可靠性工程,使得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入了科学规范的时期。现在,有了万亿次的计算机、有了大数据信息系统、有了超高倍的电子显微镜,高分辩卫星等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测量探测装置。加上可靠性工程的理论方法,使得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不仅可以认知而且可以量化、提高。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只提个慨要)。一是飞机的安全问题。一说到飞机的安全首先就联想到生命。可是摔不死人的飞机只有宇航员才能用。因此只能设计摔不下来的飞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不确定性量化的过程。适航审定就是严格的审查解决飞机安全设计。二是汽车的保障性。汽车是开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汽车设计必须考虑故障率低、环境适应性强、寿命可控、价格适当。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不确定性量化的问题。总之,所谓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是人类的认知不完全的一种表述。而海森堡所讲的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的观测方法不完全不适当,其观测结果的不确定。而正是对这种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的深化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补充一点:对于人造产品,其可靠性是固有的,而人们所谓的产品可靠性是对产品固有的可靠性的认知,这种产品可靠性都有一个置信度。而质信度亦是对不确定性的理解)
题主的微观粒子有不确定性,应该是物理学家所说的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细想一下,一种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在原子外电子在轨道上的分布上,确实是用概率来描述的,因为电子的准确位置无法观察到,只好给出一个云状的图形,不确定呀。
还有哪些不确定性?我们不是物理学家,弄不清楚。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所有东西,不管是微观粒子或量子世界,还是我们生活在的宏观世界,一切都是确定的,都有确定的对应法则,确定性是绝对的。
不确定性是相对的,是与观察手段、方法、能力、科技有关的。相对来说,能观察到就是确定的。不能观察到,又没有任何间接因素显示存在,就会认为不存在。不能观察到,但有间接因素能证明其存在,而位置无法确定,可能会认为是不确定的。
为什么电子的准确位置无法观察到?
这个问题有点钻牛角尖,大家都知道在研究人的时候,我们是研究一个人就得出人的定义呢还是研究了足够多的人再定义人这个概念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你把人都分解成粒子了,然后再以粒子的确不确定性来定义人,这难道不是新时代的管中窥豹吗?
单个粒子具有不确定性。
多个粒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会产生各种约束,最后形成具有确定结果的宏观物体。
塌缩大概就是类似的意思。
微观粒子有不确定性。是人类把基本粒子看成是一个几何点的主观规定后出现的现象。看一个类似实例,当把人简化为一个几何点来测量速度时,就测不准。不同测法,结果不相同。你能说人之个体不确定吗?
只能说“基本粒子不能简化为一个几何点。”更不能无条件外推。
量子论掌控的地盘实际上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连个nm级的病毒都已经属于宏观了,所以量子论完全没有必要去夸大其词,凡事皆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