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上市,揭开了摩拜的盖子——巨亏,才是卖身的最大原因。
与收购时的新闻稿相比,摩拜的数据被严重夸大。收购时说,摩拜活跃用户2亿,实际上只有4800多万。
收购前说每天2000万次骑行,实际上只有800多万。
这两个数据,都严重夸大三五倍,可见互联网行业泡沫的严重性。
招股书同时揭示,摩拜4月亏损超4.5亿,这个太恐怖了。就几百万辆自行车,一个月都能亏这么多,这是什么样的亏钱效率?
说亏大的都是太年轻!
用户重叠你以为王兴没想过?
很多人都觉得貌似美团确实亏了,毕竟账面上讲,确实155亿,只带来了100万用户好像亏大了。但是你以为王兴没想过?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他会不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即使不能完全预料,但也能有十之八九的把握,所以王兴不可能没考虑过。
就好像阿里收购雅虎中国、收购天天动听、收购UC,腾讯收购易迅,其实都知道不一定百分之百正向。否则按照你的说法,腾讯收购酷狗、酷我,虽然都有数亿的用户,但是里面重叠这么多,为什么还是要收购?难道马化腾傻?
美团收购摩拜是战略收购
美团收购摩拜,更多的是战略并购,美团已经围绕生活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生态链,覆盖了几乎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
美团155亿收购摩拜,亏得太多了!
在美团收购摩拜之前,其实相当多的人都是同时装了摩拜和美团的APP的(大众点评也是美团的),重合度本来就高。今年3月,摩拜的越活跃用户数为2217万人,155亿元的收购价,平均算下来每个人用户成就已经高达700元了——一位摩拜的用户,可能一辈子也不能给摩拜带来这么多利润。
算错了吧。
对于美团155亿收购摩拜单车,其实不止是仅仅带来1000万用户,一个用户平均成本1500元,许多人认为这亏太大了,美团做了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但是,牛熊交易室并不这么认为。
近年来,美团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营业收入也同样呈现出将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美团做出收购决策,并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只是想要更加扩大自己的客户范围,而是决策者与管理者有更加有远瞻性的想法。
这次花费庞大的金额收购摩拜,其实主要目的并不是增加用户,或者说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美团如今正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圈子,构造一个囊括衣食住行的全方位生活助手美团,打造自己的一条完整的营业链条。
让美团全方位地发展,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全局计划。因此,牛熊交易室认为这并不是亏大了。
2018年4月4日,股东会决议同意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整体作价27亿美元,包含一部分摩拜的债务(约90亿人民币),收购以现金购买股权和授予美团相应价值股权的方式进行。摩拜单车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金现金出局。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亏不亏呢?很难说。
截至2018年4月30日四个月,摩拜的单车活跃用户达到4810万名,单车数量为710万辆。不谈用户,仅仅单车的固定资产应当超过50亿以上。
美团上市的招股书显示摩拜商誉价值128亿,商标值16亿。
同期,摩拜用户共完成了超过10亿次骑行。在美团的原有业务体系内,会增加一项新的日订单量超过千万的业务;原先日订单量过千万的,主要是外卖业务。互联网看的是流量,看的是活跃用户。新增用户虽然很重要,这并不是价值核心。
在拼多多上市之际,就有记者质疑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不断上涨,会对未来用户增速造成极大影响。记者质疑的原因,就在于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从十数元猛涨至数十元。当时,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和CEO黄峥还认为是正常价格。
相比之下,美团收购摩拜的平均1.5万元获客成本简直匪夷所思!155亿元、100万用户、平均获客成本1.5万元……猛一看,美团的确是亏大了!虽然现在所有互联网企业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但这样的价格显然还是偏高了。
不过,也不能单从获客成本就认为美团收购摩拜是失败的,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收购摩拜之前,美团的处境很尴尬。外卖的主要竞争对手饿了么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后者以集团力量来推动饿了么发展。在打车业务上,美团也遭遇到不少困境,尤其是相关资质难以获得。至于旅游、机票等,也在与携程等老牌企业的对抗中处于下风。
或许就像老外说的:什么“共享经济”,分明就是“傻瓜经济”嘛!
确实,共享单车确实制造了一种经济模式,它比滴滴更加“傻”,几乎可以说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因此它根本就不是一种“经济”。但是它为什么能够生存呢?或者说它带来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所谓“共享经济”不过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产物,随着5G网络的发展,“共享经济”的红利就能凸显出来了,那时将是“共享经济”的收获期。
其次,美团收购摩拜,当然不是看中它摩拜的单车,也不是我们留在摩拜里的骑车数据,而是我们与物构建起来的“联系”。
判断一次收购行为成功与否,能否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也是最直观的评价手段。
但是,对美团收购摩拜来说,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用户数量,显然不是唯一的标准。因为,市场占有率和控制率,才是美团收购最根本的要素。
事实也是,当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尤其与竞争对手处于相持阶段每增加一个用户,有时也会十分艰难,更别说是100万用户了。
从绝对的经济意义来看,美团收购摩拜,确实代价很高,一个用户需要1.5万元的代价,但是,其对美团的市场占有和控制来说,却不是目前的数据所能表达的。钱对美团来说,特别马上就要上市,根本不是问题,而是市场占有率和控制率。
所以,美团收购摩拜,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收购。成功之处,决不是在成本效益的比较上,而是市场的控制和影响上。
美团IPO在即,而美团营收再度实现新高纪录,营收增速显著。,从过去三年的营收增速表现分析,2015年至2017年美团的营业收入已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幅,至于2018年的营收水平,料比2017年实现同比大幅增长的态势。
至于美团收购摩拜的举措,虽然收购金额非常庞大,且只获得了100万用户的新增量,而155亿元所带来的平均成本非常高,看似一次亏本生意,但美团的核心管理层还是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而时下的美团,不断获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构建出美团的生态链条,打造成美团的全方位生态链服务,这也是未来美团的发展目标,可以认为是一个具有长远性的战略布局。
目前看来,这一笔收购成本非常高,但是长远来看,可能会有更多的考虑,至于近年来持续实现高速增长的美团营收,美团也下了不少苦功,但美团IPO在即,收购摩拜应该会有全方位的考虑,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美团收购摩拜,本意并不是为了获取用户,而是为了给用户场景延展服务。
事实上,在消费者总数固定的前提下,比如分年龄网民规模分布不变的情况,每类给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其用户上限是可预知的。
比如,以共享单车为例,12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骑行,这意味在这部分以下的用户或网民,是不可能成为共享单车用户的。
此外,按照《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互联网服务都需要对其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再比如,按照网银管理要求,未成年人名下开立的账号只有存取款功能,无在线转账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