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四个四个字。当然不行
2
老用户产品真的比新用户贵吗?有没有用优惠卷,具体时间段在什么时候,其实这些背后还是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的,不能站出来就说大数据杀熟,要在理解对方运营规则之后再来谈。
以滴滴为例,其在高峰段(上班和雨雪天气)的平均派价高于其他时间,这会使得这一时间段打车用户的价格上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显性规则,此外例如堵车路段、起步价等不同,其价格差别也有。同时在为“拉新”,就是吸引新客户使用,平台会以优惠券,打折券、免减甚至时提前派车等多个手段吸引新用户,因此部分新注册用户,在叫车时相比老用户来说,价格更便宜,叫车更快。
也就是说在某些层面上,运营规则优先情况不一样,例如可能拉新大于老客户,砖石客户大于黄金客户一样,形成一个轮转,实现差别化运营,对于运营人员来说,其目标是完成KPI提高月活、日活。
3
滴滴平台坑乘客,平峰时间,相同位置叫了两个车去同一个位置,相同线路,中途三个红绿灯。我付了二十八元,另一个车付了二十四元,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都没优惠券!
4
大数据应该是对老用户优惠,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和互联网的精神相去甚远。不知道这是美国鼻祖的资本劣根性,还是大陆抄袭者的歪曲?实体店对老客户也没有优惠,对新人有回馈,可实体店并不涨价,而APP们集体抬价,不知道投资人是否知道内幕潜规则,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垄断的帮凶,大数据没有成为用户体验的福音,反而为APP们坑钱助纣为虐。
5
杀熟肯定有的,老顾客已经习惯这个方式知道你有依赖不杀你杀谁。新用户忠诚度不够只能想把法去吸引新户,等你习惯了你也是待宰的羔羊。
6
我感觉大平台都是,不仅仅是滴滴,支付宝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