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请!
从阿里巴巴对物流行业的布局来看,显然阿里巴巴又确定了一个新的战略目标。
严格意义上讲,将物流成本从目前的GDP占比16%降低到5%,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构想,因为这会降低社会运营成本,会为企业与个人降低消费成本,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完成这个目标还有很大难度,这将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
完成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国家、政府、企业、交通、科技、服务等多方面的充分合作与整合,这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阿里巴巴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沟通与大力合作。
从中国的交通建设方面来说,国内的建设水平已经赶超发达国家,但是交通运输等运营成本还比较高,要降低这方面的费用,需要国家与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物流分长途整车,跨境物流,零担,快递还有同城配送和跑腿等等,整个物流市场2018年的费用超过12万亿,其中快递2018年的费用超过5000亿元,也就是说快递仅仅占物流费用的5%不到,那么你全部没有快递费也不可能把物流费用降到8万亿。
运费过高,严重了浪费了社会资源,现在的物流市场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空驶率过高,信息匹配还没有解决,我来举个例子,我们给石家庄的客户发货,从本省最快最便宜的宇鑫物流走15元一件三天到货,我相信所有的企业也都这么发货,客户说破损太严重了你们不换物流公司我就不再进货了。没有办法我们找来找去找到了新乡石家庄专线,8块一件半天到货,客户说包装和新的一样。
为什么宇鑫那么贵那么慢?破损那么严重?因为他需要去郑州中转,中转是产生破损最多的地方,也增加了运输的距离,如果所有的货物都象整车一样直达运费就会大幅度降低,破损成倍减少,阿里在干什么?在建中转仓库,有了中转这个成本就很难下降。所以目前看不到阿里可以完成这样的目标,但是有一个模式可以,我们先来看看模式。
发货寄快递信息输入手机形成电子发货单,司机物流公司根据发货单报价,运费支付平台,到货确认再付运费,由于是抢单竞价,零中转直达的专线最具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专线物流货物越来越多,这就是2018年异军突起的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由于采用移动互联网定位,司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附近的货源,就不会出现以往的门口就有车却找了个百公里以外的车的情况,这个模式物流成本可以下降30%破损会成倍降低。
不要太相信阿里讲的数据,当年马云讲银行收费贵,要是银行不改,就要银行改,就帮助银行改,看起来是为大众办好事,得到广发网民热切支持后,直接开出借呗花呗业务,也就是贷款和信用卡业务,跟银行一个样。感觉像是英格兰人帮助苏格兰人打地主后,苏格兰人又做了地主。阿里和马云讲的话,是为了业务,为了发展他的业务,千万不要以为是你想的那么让人感动的事。
。
现在社会互联网的普及让电商无比发达,但是中国是如此的幅员辽阔,人口如此众多,想要电商真正的落地生根,物流是一个很重要的配套。
而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成为制约阿里、京东等电商进一步前进的障碍。两者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京东选择自建物流强化体系的方式,而阿里更多的是收购入股的模式,从顺丰到三通一达都有阿里的身影在其中。在经过不断的整合之后,充分发挥各家物流公司的优势,让物流成本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是可以实现的。
我的是:相当不靠谱,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信息及物联网技术不是主要因素。
附图是1991年开始物流费用占GDP比重趋势图,从91年的23.7%下降到2017年的14.6%,8.1%个百分比的下降,用了26年的时间,所以物流成本的下降,不是喊口号、做面子工程的,踏踏实实做点事儿有啥不好的。
再看下问题所在:
1、物流结构不平衡:公路货运超过77%,铁路货运只有8%,水路货运14%,公路货运相对铁路、水路运输,距离短、规模小、成本高,而公路货运正是几通几达的优势,斩自己的手总是很困难的;
2、运输接驳效率低: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效率低,装卸、配送成本高居不下,可通过提升集装箱运输占比来降低成本,这恰好又是几通几达的劣势;
不靠谱,除非压榨配送员
为老百姓做事哪怕不能实现我也高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