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和科技并不能放在一起研究,因为他们分属两个阵营,医药是防御类型,科技是进攻类型,成长性也不同,虽然都已经涨的不少,但后市可能完全不同,笔者的观点是,医药会进入大的调整阶段,而科技虽然也会有调整,但短暂的调整后依然会继续进攻。
医疗行业
医疗行业是一个业绩相对稳定的行业,没有特殊情况下,业绩不会有大起大落,是一个旱涝保丰收的行业,弹性相对较小,所以和大消费一样,归类在防御板块中。但是,今年很特殊,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刺激医疗行业大爆发,让这个行业成了上半年风口上的猪。
如图所示,这个行业爆发就是在疫情在我国爆发的时间,然后持续到现在,技术面看,这是典型的出中枢结构,也是这个行业最高光的阶段,不过任何行业都一样,高光过后就是退潮期,现在这个行业即将迎来高光后的退潮期。
另外,市场风格也在切换,随着股市大结构的突破,预示着股市从之前的震荡行情转变为上涨行情,之前是防御类股票的主角,而现在市场风格要切换到进攻类板块了。
这牵连到一个估值的问题。
如果业绩比较稳定,公司的估值是越涨越便宜。比如说恒瑞,当下静态市盈率91.51。只要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市场应该不会对恒瑞进行杀估值,换句话说恒瑞会保持90左右的市盈率。根据券商预测,恒瑞2022年的净利润将达到140亿,如果公司的市值保持不变,届时它的市盈率将会消化至35倍左右,是不是越涨越便宜了?
在这个预期下,诸如恒瑞这样的医药股还将会处在一个上升趋势中,但不会再是一路高歌猛进,应该是震荡走高的。
再看处在高位的科技股。
对于处在高位的科技股,四叶君认为其中有不少是炒作概念的。它们未来的盈利水平未必能像恒瑞一样那么稳健,有的甚至在画饼。在对于此类虚高的科技股时,要认真分析它所在行业的发展空间,个股的竞争力水平高低,以及相应的估值水平。如果公司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未来五年的业绩,那就要坚决选择回避。这样的科技股,一旦进行杀跌,腰斩都是轻的。
价格高位,如果只看过去至现在的涨幅和股价位置,的确高企。但如果未来股价继续上行,那么,目前的股价位置就不高了,目前的震荡只是空中加油。也就是说,目前的位置高不高,关键在于未来能不能涨。
就未来来说,医药股、科技股仍然有一定的上涨预期。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比如说在2015年,基本上所有的医药股、科技股都在历史高位。但过了五年,到了今年的今天,好多医药股、科技股远远突破了2015年的高点。由此可见,就历史的角度,股价高与不高,其实都是相对的。股价上涨的动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时间的复利效应,因为上市公司业绩都是在不断增长的。时间,是最有利于多头的。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催化剂的推动,比如说近年来自主可控驱动着不少科技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持续快速的成长。集采等医药政策的推出,推动着医药股的内部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部分医药股借助于政策、技术的推动力而出现业绩大幅上涨,进而带动股价上涨。
二是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仍然有利于目前的医药股、科技股。因为股价高低与资金成本、资金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目前资金利率持续下行,必然会带动着水位上升,浮力增强,科技股、医药股也有回升的动能。与此同时,当前政策环境也有利于医药股、科技股,自主可控、医疗新基建等等,甚至包括疫情反复、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巨头的打压以及对我国科技技术的封锁,必然会推动我国自主可控的推动力,从而提升科技突破的概率,这些因素均有利于医药股、科技股的活跃。
更何况,以往A股的走势也显示出,只有高成长才是打破股价天花板的推动力。而环顾目前A股市场,能够拥有持续高成长动能的产业领域,大多分布在科技、医药板块。所以,该两领域的龙头品种或者业绩增速势头迅猛的行业,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医药主要受疫情影响,同时医药也是确定性,长期性的投资方向,容易产生牛股,同时也具有成长性。因此值得长期关注。
科技是立国之本,核心科技,第一生产力,重要性无需多言,加上贸易战加剧,急需发展科技,应对中美贸易危机,国家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因此,科技股也值得长期持有。
股市的微妙之处就是永远不知道高点,也无法预知低位!
谁能想到茅台到1000多?当茅台到300的时候好多人吓坏了,马上跑掉了!现在呢?
医药股是消费类股票,人们离不开,容易出大牛股。像之前的马应龙,云南白药,白云山等。以前的重庆啤酒就靠乙肝药物炒作了一波,从6元拉升到60元!
科技股从去年开始启动,现在涨幅并不大。加上美国前段时间对华为的制约,以及英特尔断供浪潮信息,都给我们一个警示,国外是靠不住的。要想强国,必须靠自己。所以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从税收到资源都给予了大力扶持!
牛市阶段,价格都是相对高位。看好牛市行情,坚定持有!
相对高位 如果美国不修理华为 你说科技股是高呢还是低呢 医药涨的高是因为疫情
第一:从长期看这是对的,就像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一样,但这并不保证你创业一定成功。
第二:短期看部分高位医药股已经开始回调。
第三:股市节奏是最重要的,否则明白大势也不赚钱,就是常说的赚了指数不赚钱。
其实关于医药股和科技股已经在高位了,还会不会涨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最近的行情中看出一些风格转换的迹象;比如说在这几天大涨的行情里,前期的高位股,翻倍股却走出相反的行情;
走出相反行情的板块似乎集中在前期大涨的医药和科技板块,例如祥生医疗和心脉医疗这两只股,在今年基本上都走出翻倍的行情,除了涨幅过大这个原因,这些逆势下跌的股普遍都有估值过高的特征,例如祥生医疗动态市盈率97倍,而心脉医疗的市盈率也达到96倍。
科技股的话我们可以翻看7月1号的行情,那天大盘站上3000点,而创业板盘中一度大跌2%,
原因是什么呢?那天午后市场传出英特尔断供浪潮的信息,结果浪潮信息盘中一度跌停,并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宝信软件、奥飞数据等大数据概念股也跟随浪潮信息下跌,同时也一并带动创业板跳水2%
在股市,高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仅且只能代表当下的说法,至于说某个板块,或者某一个个股,它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高是低,得取决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它的成长空间,未来预期,前景方向,它得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的结论,而不只是单纯的从它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来定论的。
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面临着种种困境,而如何遏制疫情得发展,如何找到对疫情的控制,如何有效对已经发生的病毒进行清除,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医学界快速的从根源上找到病因,提取病毒分子,研制抗病毒疫苗,作为一个关乎全球危机的事件,医药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个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期待都凝聚在他们的身上。所以,上半年以来,许多医药股走出了翻倍创高的大行情,但是,无论外界的因素有多强烈,事件发生到慢慢开始可控的时候,作为一家企业,所有的热浪褪去,终归将回到公司的基本面上面,此时此刻,一家二级市场的企业,它是否被高估,还是在这种大事件发生的面前却能屡屡传出希望的声音,就能判断出公司的当下是否过高。任何事物,不光在二级市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好与坏,时间终将给出答案告诉你,所有一切都会重回估值回归。因此,今年以来,医药这一波犀利的走势中,很多个股在此时,虽然高高在上,但相信一家有未来的公司,这里的高点并非高点,反之,只是因为疫情事件混水摸鱼,却毫无亮点的公司,退潮之后,将会是一地鸡毛。
至于科技板块,今年是科技元年,未来也只会属于科技的时代,国产替代的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芯慢慢成长壮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强盛我与否的关键,美国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制裁我们,因为是他们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言权,但未来,我们也一定能强大如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科技是一条绝对的主线,也是各大科技领域百花齐放的时代,它的成长是必然但却没有终点的,所以,科技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科技股有足够的上涨动力,一大批的龙头个股会纷纷表现,所以,我相信,此时的科技必然不会是高点所在,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期待!
医药和科技板块,本身不会是夕阳红产业。随时可买,可补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