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一个工厂?

1

,本人受富士康工厂管理模式“荼毒”太深,现在搬出富士康管理模式,成功的方法有哪些?答:复制、抄袭、创造、发明;那我们就直接抄袭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在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中:管理是什么?答:流程+表单;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讲究流程和对应的表单。工厂从接收订单到交货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表单;员工从入职到离职也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表单;只要是与工厂、工作有关的都制定了流程和表单,一旦流程和表单制定完成之后,就严格按照PDCA管理模式进行实际操作、改善,在实施;

别的工厂是5S管理,富士康是严格执行8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节约、保密;从8S对工厂的各方面进行管理,从工作习惯到岗位标准化、机台保养、从员工素养到成本管理、再到工作保密,大流程细分小流程,层层制定标准,层层参与,坚持PDCA与8S管理相结合,让工厂能够有序运营,让员工能够舒心工作。

每周进行定岗定位作业,让员工能够创造最大价值,让产线能够稳定运行;每月更新组织架构,层层管理,层层监管,同时设定监督热线,员工遇见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反应到最高主管那里,提高民主;设立不同部分,分工协作,相互制衡,以生产为中心,以成本为中心,尊重员工,鼓励员工提意见;

鼓励全员参与“改善”专案,任何员工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都根据奖励标准进行奖励。

作为一个工厂,可能没有富士康那么庞大,制度健全,但是如果真想做好一个企业只需要遵守劳动法规定,尊重员工合法权利,做到这些不愁工厂不好,毕竟在国内能够严格按照劳动法办事的工厂实在是太少了。

2

建议:(1)梳理一下问题,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2)聚焦前几个问题,逐一推进解决;(3)此外,定位一下问题的层级,是公司的顶层设计,还是中场问题,还是作业层问题,还是供应链条(上下游)的问题。总之,问题尽可能清晰,才有助于管理。换言之,管理,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做好了以下6大系统管理,就做好了工厂管理:

一、第一大系统是:生产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生产流程的顺畅化;

二、第二大系统是:工艺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工艺流程的科学规范化;

三、第三大系统是:品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品控流程实现过程管理的严格化;

四、第四大系统是:物料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物料消耗的数据可衡量和消耗的最小化;

4

从学徒到自己创业,我管理了20多年的工厂。由于没有在大公司任职的资历,更没有在大公司做管理的经验。

工作中什么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出了错再总结经验,不断的交学费,不断的跌倒再爬起来。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工厂管理者。并犯了如下的几点错误。

第一、和员工走的太近,也不是说走近不好,但是走的太近了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会拉高一些员工的期望值。其实员工刚进厂的时候,大多有自己的觉悟,如不能迟到早退,犯的错误会遭到处罚。而一旦走的太近,这种处罚会让员工产生失望的情绪。(不是玩的好好的吗?犯了一点错就处罚我)

甚至会促使某些个别的员工变得比以前更骄傲和难以管理,感觉这个厂里缺了他就会倒闭一样。

老板和员工走得太近的原因不外乎。怕工人离职,现在工人不好找。其实有时候你越怕鬼就越会出鬼。

第二、员工犯了错,能忍则忍,没有进行一个及时的处罚,但这个错误还是埋在老板的心里了,一旦错误累积过多。下次犯错又刚好又碰到生意上遇到烦心事,一旦火气不好,发了脾气说两句就接受不了。

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管理好工厂,不再是学习管理课程、整改绩效,而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抓住行业趋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加工厂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打造数字工厂,实现车间“物联网”,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实现设备系统三者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网络化、追溯化管理。

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在生产工艺改进方面,使用这些大数据,分析整个生产流程,在能耗分析方面,集中监控所有的生产流程,优化能源的消耗,对所有流程进行分析将会大大降低能耗

实现高效、绿色制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

通过数字化控制,达到状态信息实时监测,进而实现整个过程的智能管控,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透明制造的能力。保证生产计划合理快速实施、生产流程畅通、资源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率。

6

作为一个曾经的车间管理者,我有以下建议,首先您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者位置,要熟悉所管辖范围内的流程,制度等,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凡事虽然不必亲力亲为,到需要躬亲示范,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标准,最好标准上墙,显而易见。还要有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正激励正面榜样,负激励反面榜样。鼓励小组之间进行质量及产量竞赛,调动成员工作积极性。

7

工厂管理必须要有制度和流程,在这个制度和流程制订上,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来定,不要一味的制度化、流程化,导致企业运作缓慢、产生内耗、增加各方面成本。一切都要以企业的利润点出发。一步一步地去规范制度、流程,需要什么就制定什么,落实到实处。并进行监督,对不合理的及时改进。
50-200人工厂主要从以下部门入手:
1.财务部与采购部、物控部、营销部,做好帐目对接工作。随时监督相关数据。对其往来、成本账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月总报表上报;
2.营销部做好与客户的沟通,了解销售情况。并制定库存计划下单。确保生产计划生产,同时做来售后服务;
3.采购部材料、外加工单价落实货比三家制度,根据生产计划按时保持保量采购;
4.生产部量化现场生产工艺细节,简化流程,落实计件模式;
5.物控部落实先进先出,对安全数据及时报警。并执行好6s管理工作;
6.品管部落实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杜绝各类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7.人事行政部负责分析内部人力资源。对相关岗位人员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模块设计多了用处不大。在做好行政后勤保障足已。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8

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成功管理好一个企业的最低标准是:顾客/员工/老板的满意度高于同行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势态基础上,用心经营,客户订单和优秀员工,源源不断,基业及发展就不用愁了。

怎样达成呢?心法和技法阴阳谐动而行。

(说明:1.以下以制造型企业为例,服务型企业的根本道理相似;2.只要一个企业的“高.中.基”三层员工之间,互为不满意,就表示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技法是硬功夫,讲究合理有效。工作流/物流/信息流(下文简称“三流”),三者既是3(各自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要做好,否则,粗放中隐藏着大量的浪费),也是1(不能各自孤立,既要分工合理,更要讲究协作。这点,是一般企业的硬伤,被认为难治)。“三流”中,最关键的是信息流,这是枢纽,一旦对治,则一通百通。对治,说容易做难。当今许多企业也重视了信息化的投入,什么IT/ERP/MES/SAP等软……,钱花了,“三流”还是不爽。其根源在于,不是软件水平差的问题,而是顺畅的信息流一定是根据企业当下,充分定制的,否则就被购买的软件绑架,浑身不舒服。信息流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打破上对下的信息不对称,让下面对关键事项,不敢隐瞒,也隐瞒不了。

建立订单的快速反应机制,销售与生产联动,以消除踢皮球现象(销售要求快速交货,品种多,批量少;而生产,要求批量大,品种不要杂,少插单。在这样的矛盾下,于是部门间经常互怼,结果影响订单准时交付率和设备充分利用率)。动态订单计划、生产信息看板、生产快速切换、快线小组等多手段,建立顺畅的工作流。

9

工厂管理是一门学科,如何管理好工厂才是一个工厂提升效益的基础。首先以诚信为本,做好质量关。以人为本分配好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度。三是及时掌握和反馈客户需求的信息。包括员工的建议。四,实行酬金合理的分配制度,五,节约成本降低消耗。

10

这不是问题,这是课题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