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去很多地方都需要出示行程码,行程码会记录最近14天大家曾经到过的地方。
不过看到这个行程码,很多人都非常纳闷,自己从来没有申报过自己到哪个地方,那为什么行程码会知道自己到哪些地方呢?它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行程码是根据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来实现的。
我们都知道,手机的正常通信服务(通话、短信、上网)是依托运营商的通信基站来实现的。通信基站就是我们所谓的“信号塔”,有了信号塔,我们的手机就会有信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而且身份证号是唯一的,通过身份证号可以很精准地找到一个人。同样,每座通信基站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基站号),每个基站的基站号也是唯一的,有了基站号就可以很快找到这座基站的位置。
行程码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我们的手机在14天之内所接收的基站信号,来确定一下我们所经历的位置,从而罗列出我们的大致行程。举个例子:张三14天之内一直在河北某地,分别接收了两座基站的信号,两座基站的基站号分别是12345/23456。这样,在他申请自己的行程码的时候,要先授权运营商去查询,然后通过两座基站号,可以大致知道他的行程就在河北的某地。
还有一种情况。比方说你驾车从河北的石家庄到北京,但是你的行程码中会有河北保定。可是在你的意识中,你根本就没有去过保定。因为你在去北京的途中,经过保定,你的手机接收过保定地区基站的信号,所以会在你的行程中有一个保定地区的记录。
行程码是我国针对疫情防控所推出来的记录个人行为轨迹的一种电子码。行程码的工作原理,是个人通过扫描那些张贴在我国国境内各大城市里的小区、单位、公司、超市、公园、商场、地铁等公共生活领域的行程码,上传了个人的轨迹数据后,供防疫部门实时监测疫情的数据码。
下面我将从行程码的原理、数据记录、对疫情防控的作用等方面全面解析,行程码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1、行程码的工作原理
行程码的全名叫做“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移动三家电信运营商共同开发的,用于记录包含个人在前14天内,到访的国家(地区)与停留4个小时以上的国内城市的轨迹数据的数字码。
行程码来源于运营商的通信基站,这年头接电话要用手机,付钱要用手机,上网要用手机,看短视频要用手机……手机几乎占据了每天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每个人常常会习惯性地做拿手机的动作,没有手机好像缺失了点什么一样。
手机想要正常工作就需要连接到就近的通信基站,手机虽然是到处移动的,但基站不会。当手机和基站进行数据通信时,手机信令数据就会被记录,通过基站的位置可以大概定位到手机的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可以通过基站来定位。
行程码的全称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它是由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推出的,利用的就是三大运营商的基站通信大数据,为全国近16亿手机用户提供行程查询。通信运营商可以将计费详细到KB、s,所以统计汇总一个大数据列表并非难事,这些表信息早就已经有了,只是不对外调用。
行程码知道我们去过哪里,主要是靠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定位来实现的。按照《数据安全法》来说,运营商是不可以随便泄露我们的隐私数据的。不过在防疫的特殊大背景下,运营商将数据提供出来了。
1、行程码的工作原理
行程码是运营商通过查询14天内手机号码接入过的区域,来展示你到访过的地方。而运营商之所以可以查到我们去过哪里,主要是GSM系统内有三个数据库。分别是归属地寄存器(简称:HLR)、拜访位置寄存器(简称:VLR)和鉴权中心(简称:AUC)。而移动交换中心(简称:MSC)可以通过它们来实现位置登记、越区切换、自动漫游等重要功能。
当手机开机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所有的广播信道,通俗一点讲就是“搜索基站”。当搜索到信号强度合适的基站时,手机会和基站建立联系,并开始向网络注册。运营商网络会检查SIM卡的入网合法性,如果合法,手机接入网络成功。运营商会根据位置区编码来更新手机的位置信息。
这个都不知道啊?我一个古稀之年的都知道。比如你是南京人,你在南京办的手机卡,你的手机信号由南京的电信覆盖。如果你从南京到了湖南,你的手机信号就由湖南覆盖,比如你到了湖南张家界,手机会给你发来一条短信,大意是:欢迎你来到湖南张家界。所以,你去了哪里都有信号跟踪,定位,就这么简单。凡事你去了有风险的地区,你的健康码就会改变颜色。目前武汉的健康码也由原来的绿色全部改成了黄色的金边。如果是封闭的小区健康码估计是红色的了。
你在打开行程卡获取界面的时候,下面会有一个需要你勾选的地方,那里写的是“同意并授权运营商查询本人在疫情期间14天内到访地信息”,从这个信息我们应该可以知道相关数据的获取应该与几大运营商有关系。
那么运营商是怎么知道你去过哪些地方的呢?这个其实也简单,因为运营商可以通过你的手机占用小区信息变化来得知你去过哪些地方,运营商的每个小区都是有一个编号的,而且这个编号是可以做到独一无二的,这个编号其实就是全球小区识别码。
全球小区识别码的英文缩写是CGI,其由MCC+MNC+LAC+CI组成。其中MCC是移动国家码,MNC是移动网络码,LAC是位置区号码,CI是小区标识码,譬如中国的MCC码是460,同一个营运者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MNC,中国移动最常见的MNC码是00,中国联通最常见的MNC码是01,中国电信最常见的MNC码是11。
至于LAC就是位置区域码,其将整个网络可以进一步的细分,譬如每个地市往往都会有多个LAC,LAC的划分,可以根据行政区域边界来划分,譬如一个市下面有几个区和县城,那么我们就可以将LAC区域和相关区县对应起来,这样子其实只要你占用过这个LAC下面的小区信号,运营商就可以知道你大概去了哪个区县。
通过高科技大数据知道的。
首先是卫星导航大数据,通过卫星导航大数据,能够知道你的定位,不管你手机开机还是关机都不影响对你的定位。
其次是通信数据分析,通过通信数据分析,大数据会精准分析出你的行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坐火车或开车经过某地,就会收到手机欢迎短信,欢迎你来本地,这是一个相同的道理。
为了安全起见,你会看到国家之间领导人通话使用的是固定电话,是有线的☎️,也是这个道理,是为了避免被定位和窃听。
只要带着手机,手机会一直与信号基站保持链接,通过一个链接的基站就知道你某时刻到了这个基站多少米方圆内,通过二个基站就能比较精确的定位,偏差不大了。
国家只需要让各通信公司把这些数据上传到大数据服务器,然后各种有授权的APP通过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或者各种个人信息就能查询数据进行比对。
如果发现了一个感染者,然后通过这个感染者确定他的行程,通过时间和地点查询大数据库,只要符合这个时间和地点的人都会被找出来,这些人的健康码就会被标记,与感染者所在时间地点越接近就会标记红码,离的比较远就黄码。
这个问题我用最简单最的大白话和大家说一下。
我们拿中国联通来说,联通电信和移动都是一样的哈,我们拿联通来举例子联通一个基站可以打个比方说,可以覆盖3公里直径就是6公里6公里范围之内的人手机走到这个范围之内,他就会被接收到信号,就说明你在这个范围活动这一个基站就管这一片区域,你离开这6公里之后会有另一个基站接收到你的信号这一个基站见的一个地方,他是有名称的。至于说信号是怎么传输的那个学问就比较大了,他都通过卫星接收完之后传到基站再传到你的手机上还是这么一个过程。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一路走来会有很多鸡蛋来为你服务,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两省的交界之处会有各个省给你发的信息以前收漫游费的时候不能跨省,老是多收你的话费就是这么个情况,因为这边的省也给你提供型号,那边的省份也给你提供信号,所以说造成两个信号,你同时用你在本地是免费的,但是你跨省他都识别你,因为你用我的新号了,因为我的信号问你手机提供服务了,你就出现了漫游漫游,是要送你的费用的。
再讲明白一点就是跟着你的手机来交叉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