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协发布《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报告》:互联网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62.52亿元-工保网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为保险业数字化线上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互联网保险市场在近年来取得高速增长。2020年,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的推动下,财产保险业加速了线上化转型进程。一方面,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投保习惯,倒逼机构提升线上展业水平和数字化能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银保监会提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鼓励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保险服务。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双重推动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总体情况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分类标准和类别要建立好,并区别对待,设计好监管标准和内容、监管政策或条例,应该是备案制的采用备案制,应该是审核制的采用审核制。
其次,要设计并使用好监管工具,即也要采用连接集中互联网系统工具,对每一个平台、每一笔金融业务、每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备案制或审核制管理。
最后,严格执行,加大力度对互联网金融违法乱纪的行为、产品、事件进行触发。互联网金融事件很容易引起公愤,引起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影响社会及公众对政府治理能力与公信力的判断。
互联网金融主要分类
1、企业融资类:如P2P,针对这类企业及平台,要推行备案审核制,对企业及平台实现许可管理,建立系统工具连接其他平台,严格审核管理其P2P金融产品及融资人,对融资发行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第三方资金托管办法和监管监测工具,对各个平台的投资者、融资人建立集中管理的数据库,做好编码识别、认证管理、数据分析及服务;
17年4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互联网金融提出具体三个要求:一是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专项整治。二是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三是做好“现金贷”业务清理整顿工作。
个人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别是大的平台的监管问题,首先要符合上述要求,但也有其特殊性,比如垄断的问题。近期央行正在组织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据说今年上半年将出台,一方面对小的要关停并转,对BATJ等互联网巨头更是监管重点。
去杠杆是监管首要任务
互联网巨头利用体系内积累的海量数据建立了风控模型,采用了新的业务形态发放信贷,绕开了资本充足的约束。此轮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约束巨头们风险覆盖不足和杠杆无限放大的信贷业务。互联网巨头利用自身良好信用,通过在交易所发行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其杠杆倍数放大很多倍,高杠杆意味着高利润,通过高杠杆,拿走了超额收益,但并没有进行风险资本计提,保持一定资本充足率。这是其最大的问题。
第三方支付业务是另一个重点
蚂蚁金服和腾讯这两家三方支付影响最大。17年央行陆续发文要求第三方支付将客户备付金缴存50%至央行账户。这块光是存款利息本来是很大一块利润,巨头闷声发大财很多年,这个漏洞终于被央行堵上,央行帐户是不给利息的,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寡头,利润影响也很大。最近支付宝宣布还信用卡也要手续费,估计也是顶不住压力了。
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核心
由于大的互联网平台公信力强,涉众面大,交易总额大,市场规模大,涉及的广大消费者整体抗风险能力差,因此BATJ是系统重要性机构。对这些巨头的监管也要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核心,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 受强监管影响,蚂蚁和腾讯的信贷业务会持续,但京东和百度正在逐渐将业务转向B端,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为金融机构服务,做科技型产品和服务。而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近年发展也很快,一方面依托平安集团资源,另一方面深度拓展广大中小金融机构,通过科技赋能发展。未来,BATJ及平安等巨头的金融业务在监管下将进一步分化。 我是周丛依,欢迎关注我!全球风险管理师,国有大行金融市场负责人,10余年金融跨界经验,获取一手财经信息。
不会一蹴而就,逐步完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