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密码,让线条去散步"这句话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设计理念或审美趋势。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造型密码":指的是设计中的某种规则或原则,是构成美感和风格的关键元素。
2. "让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可以比喻线条在设计中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流动性和生命力,如同在设计中自由行走,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结合以上理解,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以下设计理念:
- "线条的流动性":在设计中,线条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连接,而是要有动态感和节奏感,让观者感受到线条的流动与变化。
- "风格的独特性":通过独特的线条运用,创造出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如同每个人散步的姿态不同,设计也应该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感。
- "和谐统一":线条的“散步”应当与整体设计风格和谐统一,既独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视觉体验。
这样的设计理念适用于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强调通过线条的运用,传达出设计的美感和创意。
相关内容:
■刘天禹
作为一门伟大的艺术,素描几乎蕴含造型艺术的全部秘诀,为了解读秘诀的真谛,人们一直试图接近秘诀的核心——造型密码。这种努力到文艺复兴时期登峰造极,我们看到丢勒、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几位艺术巨匠为获取密码作出的不懈努力。
反叛照相术的密码语系传承揭秘的是西方造型体系的精髓,拒绝简单的光影模仿和表面化的细节罗列,核心是“创造”加“表现”。
密码语系的逻辑排列是:线性密码、结构密码、光影密码。
为叙述上简明扼要,三大密码均以人类头颅造型为基点,其余万物以此类推。
线性密码
●轮廓线:轮廓线是今日绘画衰落的显著特征,很难在今天的造型体系中看到波提切利式的优雅,米开朗基罗式的空间隐喻,席勒的敏感,达·芬奇的从容。
貌似简单的外形,蕴含前后、体面、强弱、节奏、修养多重要素。更为重要的是从造型理念上看,它和后面讲述的线密切牵连,其精准要求,以丝毫计算。读懂轮廓,画好轮廓,一辈子的事。
●中轴线:世界上有99%的生物呈现对称属性,人类亦不例外,这为我们寻求造型密码提供了有力依据。在人类头颅的中央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这根绵延起伏的轴线,当头颅处在正侧角度时,中轴线和轮廓线重叠,而在其他任何角度,中轴线是造型的根本起点。
●横轴线:横轴线是头颅造型需要派生出来的一根重要轴线,理解上可视为从眉弓平切开头颅的一根横断线。在头颅的正面,横轴线与中轴线十字相交,成为头颅造型稳固的基准线。若将头颅视为立方体,任何角度横轴线都正确提示透视状态,这一重要特性,为头颅塑造合乎透视规律提供最大便捷。
●转折线:转折现象是物体表面的自然存在亦是画家作画过程中的主观归纳,利用转折线进行体积厚度表述是西方绘画的重要发明,奥秘在转折线的如何确立和造型经验有关,以头颅为例,你对头颅体面朝向了解愈透彻,转折愈明确。在头颅塑造中,抓住正侧转折、顶、底面大转折以及一些对称点转折,画面厚度跃然纸上。
轮廓线、中轴线、横轴线、转折线构筑了头颅造型的主要框架,若以此智慧推导出造型过程中的经纬线,任意点连线,自由且结实的头颅网络水到渠成。
结构密码
在我国现行美术教育体系中,“结构”成为流行词语,然流行的背后存在误读和泛用,很多场合“结构”反倒成为盲区。
为了破译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奥秘,我把结构理念定位在和造型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形体、组合、透视、解剖。并努力从巨匠们的密码语系中找出答案。
●形体结构: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各自从理解的深度绘制了人体比例图,并从中揭示出形与比例之间奥秘。我们今天沿用的以头长为衡量单位的比例学说以及三停五眼等都是过往大师的智慧。从造型能力培养上看,形体结构解决的是观察方法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要求画家对形、比例、特征、物体的三维性、主观分面等有全面理解,能独立判断出不同形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且善于潜意识中将复杂形体归纳为单纯的几何形或几何体,为后面的结构能力展开作自然铺垫。
●组合结构:集理性思维,科学推演,集智慧与才华之大成,是文艺复兴时期造型密码形成之根本。组合结构是巨匠们严密画风的重要体现。
组合的理念是借助木工、建筑工安装榫接经验将各种复杂结构看成是一些简单零配件的组合构成。以头颅造型为例,复杂的头颅是在卵形或视作立方体的体块上组合安装上球状的眼睛,锥形的鼻子,半圆柱型嘴巴。安装过程中应有强烈体面意识,鼻子必须安装在头颅的正面,耳朵则安装在头颅的侧面。
●透视结构:如果把写实绘画认定为纸上雕塑,平面幻象中的雕塑造型难度比实质空间中的雕塑造型难度大得多,主要体现在绘画存在透视结构。
文艺复兴时期巨匠们在透视结构上的努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把任意角度对物体横断面的理解巧妙地化作线条语言,精密的组织在绘画过程中,这一点可在丢勒和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中找到非常可信的答案。
当然,透视结构的理解远不止了解物体横断面的奥秘,尤其在人体复杂造型中,你必须谙熟透视现象中近大远小,透视变形等基本原理。
●解剖结构:解剖结构几乎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看家本领,很多精美的解剖图谱出自那一时期。当代画家很少有可能亲手解剖尸体,解剖经验只能从过往大师的图谱中获得,而照相术的过度依赖,削弱了解剖经验的积累,这使得今天的画家很难在绘画的过程中享受庖丁解牛式的快感。
不熟悉骨骼、肌肉构造及其运动规律,无法进入实质性的自由绘画。仍以头颅为例,骨骼支撑外形,筑成不同人种主要特征,肌肉、皮肤、毛发形成丰富各异的形象,解剖结构期待你画到头颅的任何起伏部位,说得出笔下骨骼肌肉的名称、基本形状和它在画面里应有的弹性或质感。
四大结构,研究学习循序渐进,相互作用,生成造型能力。
光影密码
一缕光线制造千种神奇,光影背后传递着画坛无数佳话。伦勃朗、门采尔、米勒、德加用他们的画作叙述光的奥秘,达·芬奇、契斯恰科夫从不同视角诠释光影的密码。
黑暗中,点亮一支蜡烛,摇曳的亮光恰是摇头丸、兴奋剂,任何物体此刻都变得美丽神奇,若你手中正握有一只苹果,你应仔细阅读光从不同角度滑过苹果给你的感受。
阅读光影就像识谱,读不准滑过苹果的光亮,光影就似致命毒药,画下的这只苹果肯定一团糟。
三大面五调子学说仍然可以作为破译光影密码的参照,前提是你必须准确判断出不同光照角度中苹果的亮部和暗部,学会像大师那样用简练的颜色画出丰富的层次,归纳出光影的根本密码:黑、白、灰。
做一个简单练习作为阅读光影密码的起步,用铅笔在纸上由轻到重画出九个层次的小方块,分别标上数字1—9,然后从识谱的意义上打散这九个方块,熟练地读出每块颜色的代码,并由此对应到物体和画作,再丰富的画作不会超出这九个层次。
重要的是,不管多少层次传递出的光影信息应回到烛光下苹果的感受,整体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