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一抽就中一等奖”的好事:380元领扫地机器人,玩儿的都是套路

确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一抽就中一等奖”这样简单的好事。很多所谓的抽奖活动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套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套路:
1. "虚假中奖信息":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诱导人们参与。
2. "诱导消费":某些抽奖活动要求参与者先购买商品或支付费用,才能有机会参与抽奖。
3. "隐私泄露":为了参与抽奖,一些活动可能要求参与者提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4. "高额返利":一些抽奖活动承诺高额返利,但实际上很难达到返利条件,或者返利金额远低于承诺。
5. "病毒传播":一些抽奖活动链接可能含有病毒,点击后可能会对手机或电脑造成损害。
面对这些套路,以下是一些建议:
- "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过于美好的抽奖信息,尤其是那些承诺“一抽就中”的活动。
- "理性参与":如果确实想参与抽奖,建议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 "了解规则":在参与任何抽奖活动之前,仔细阅读活动规则,了解返奖条件、奖品真实性等信息。
总之,面对各种抽奖活动,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内容:

“一抽即中”的幸运大转盘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动不动抽中一等奖,支付的往往是产品的实际价格。图/某平台幸运大转盘抽奖活动

在手机平台上随机抽奖,可以多次抽中一等奖。凭借大额奖券再支付一定费用,就能获得一款标价超过实际支付费用好几倍的家电等产品……据媒体报道,这是当前一些平台上“幸运大抽奖”活动的情景。可这样的抽奖活动,往往玩儿的都是套路。

有奖销售作为一种营销策略,虽然未受到法律禁止,但也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 “一抽就中”“逢抽必中”是时下一些网络平台比较通行的做法,若是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也并无不可。问题在于,动不动就抽中一等奖,支付的费用往往就是产品的实际价格,大额奖券的部分不过是产品虚标的差价。

从个案看,支付380元即可领取某品牌2700元的扫地机器人,实际上其真实价格就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所谓“支付300多元可购买标价29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商品的实际成本也很低。

某平台上出现的抽奖营销活动。 图/某平台问卷星小程序

这种套路跟某些网店采取虚构原价而低价促销的模式如出一辙:促销活动期间,网店所标示的“原价”虚高,所谓的“折扣价格”也并不比日常优惠多少。预售、定金、膨胀金、X 天保价政策……复杂的打折营销,让消费者“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便宜一点都没有讨到。

“一抽就中”的抽奖营销,这属于法律所限制的“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行为,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的相关条款。

从实际情况看,“一抽就中”的抽奖营销猫腻是一个治而未绝的顽疾。对有奖销售的定义相对模糊,对奖励与商品本身价格的关系没有明确界定,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晰与完善。

当然,在价格欺诈的认定上,当前也存在较大难度。商品定价通常采取自主定价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网购交易中价格欺诈的认定,应当以民法中欺诈的认定标准为根本,以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相关解释为有限参照,这对普通网络用户而言,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2020年11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规范经营者促销行为。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对于涉嫌价格欺诈和利用有奖营销销售质次价高商品的行为,消费者要擦亮双眼避免被误导和引诱,始终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尽量做到货比三家,理性选择和消费。要注重收集票据等证据,在权利受到损害时,可以充分运用既有的维权渠道主动作为。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侵犯消费者权利的违法行为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回,通过调查与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以此保护合法权利和维护市场秩序。

平台公司也要履行平台治理责任,对入驻商家的违法营销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尤其不能包庇平台上的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违规营销大开方便之门。

只有多方发力,才能有效破除“一抽就中”的营销猫腻,让线上销售更加干净和清爽。

作者 | 堂吉伟德(职员)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李立军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