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旅游发亲友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分享你的旅行经历和心情,让亲友们也能感受到你的快乐。以下是关于发朋友圈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 发不发:
1. "个人喜好":首先,这取决于你个人的喜好。有些人喜欢分享,有些人则更低调。
2. "亲友关系":考虑你的亲友是否喜欢看到你的旅行动态。
### 发多发少:
1. "适量":不要频繁发朋友圈,以免造成打扰。
2. "精选":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或视频分享,避免过多重复。
### 注意事项:
1. "隐私":不要分享过于私密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2. "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发布,避免在亲友休息或忙碌时打扰他们。
3. "内容":
- "正面":尽量分享积极、愉快的旅行经历。
- "真实":不要过度美化或夸大事实,以免误导他人。
4. "互动":可以适当与亲友互动,如评论、点赞等,增加朋友圈的趣味性。
### 有何讲究:
1. "照片":选择高质量的旅行照片,并适当编辑,如调整亮度、对比度等。
2. "文字":简洁明了地描述你的旅行感受,或分享一些旅行小贴士。
3. "情感":适当表达你的情感,如兴奋、感动等,让亲友感受到你的情绪。
相关内容:
自从有了微信,各种 “圈”就多了起来。本文所指亲友圈是亲人圈、亲戚圈和朋友圈。朋友圈范围广,也比较复杂,有大有小。有的朋友圈只有几个人,是几个好朋友建立起来的小圈子;有的朋友圈则比较大,圈里的人不一定都是好朋友,甚至互不了解,都没见过面。
节假日期间,外出的旅游的人很多。徒步游,自驾游,搭乘公交、火车或飞机出游。人人有手机,随时随地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也方便。看到沿途的美景,看到壮美的山河,例如黄山的奇松、张家界的怪峰和云海,人们忍不住用镜头定格。有的人便将这些图片或视频传递给亲朋好友。在外地,品尝到特色小吃,吃到美食大餐,例如苏州的松鼠鳜鱼、成都的火锅,有的人便通过照片和文字,将舌尖上的美味分享给亲人或朋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样的分享过程中,快乐得以蔓延,情谊也在互动中升温。每一次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是亲人或朋友间的共鸣与回应。距离不再是阻碍,心与心的交流在小小的屏幕上得以实现。

香格里拉大峡谷雪山风景
然而,旅游期间或旅游归来,那些精彩瞬间是否该晒于朋友圈,却成了一些人纠结的命题。
炫耀式的分享,容易引发他人的不适或反感。当你在亲友圈晒出高档装备、奢华的酒店、昂贵的美味大餐,一些亲戚或朋友会觉得你在显摆,没内涵,不深沉,甚至心生嫉妒。这种炫耀可能会破坏亲戚间、朋友间的和谐,不利于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也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孤立境地。人,要懂得内敛与沉淀,不要急于在朋友圈过度展示自己的生活。
有的人喜欢一边旅游,一边发亲友圈,必然会占用一些时间。另外,过多的点赞和评论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在旅途中疲于回应,影响你观赏美景,无法全身心地享受当下。旅游本是为了放飞自我,或者为了寻得内心的宁静,若因朋友圈的纷扰而失去了这份放纵或宁静,岂不是得不偿失?

苍山洱海
亲人圈,因为都是你的亲人,他们可能提前就知道了你的行踪,你可以随便点,发多发少,关系不大,但也不要发太多,不管什么,都发在里面。亲戚圈,你要根据你与圈里亲戚的关系,可发,可不发,尽量少发。亲戚有近有远,有好有坏。亲戚也好,朋友也好,其中一些人都是恨人穷,这是不少国人的劣根性之一。你穷,你落难,他们反倒高兴;你富,你发达,他们反倒不舒服。笔者的一位朋友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远亲向他借10万元钱,他没借。那位远亲说:“你天天出去旅游,每次出去都大把花钱,借你这么几个钱都舍不得,真没人情味。”这位远亲还到处说他坏话,一些亲戚因此而疏远他。
朋友圈,更复杂,其中可能暗藏风险与陷阱。“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在朋友圈暴露自己的行踪和位置,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朋友圈里的人或者无心,或出于好心,可能会把你发的内容转发出去。如果你的重要信息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或不法分子看到,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做文章、实施诈骗或犯罪,让你原本美好的旅行蒙上阴影。
对于是否发朋友圈,多发少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我们也不必太过纠结于是否要发朋友圈。旅游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旅游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发与不发朋友圈。

张家界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