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依赖手机也引发了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以下是一些专家建议,帮助人们戒掉手机瘾:
1. "自我意识":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 "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减少手机使用时间的具体目标,比如每天减少一定时间的手机使用。
3. "制定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每天特定时间段内不使用手机,或者减少使用手机的具体活动。
4. "环境调整":改变你的生活环境,比如在卧室里不放置手机,或者在工作或学习时将手机放在视线之外的地方。
5. "替代活动":找到其他有趣的活动来替代使用手机的时间,如阅读、运动、与家人朋友交流等。
6. "使用应用辅助":利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监控和限制你的手机使用时间,如番茄钟、Forest等。
7. "技术限制":开启手机上的“勿扰模式”或“专注模式”,在特定时间段内限制通知和干扰。
8. "社交支持":告诉家人和朋友你的目标,让他们帮助你监督和鼓励你。
9. "逐步减少":如果一开始很难完全戒掉,可以逐步减少使用时间,逐渐适应。
10. "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很难独立戒掉手机瘾,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记住,戒掉手机瘾
相关内容:
除了毒瘾、烟瘾、酗酒等物质成瘾之外,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类成瘾需引起注意——成瘾行为,即一些嗜好或行为所致的成瘾现象。成瘾行为的其中一类代表是“手机成瘾”,具体表现包括使用手机看电视剧、看小说、购物、刷短视频等失控行为。其不仅会影响人际交往、心理情绪,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大脑的生理状况。

致使手机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格特质、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产品本身也隐藏着许多心理设计。以短视频为例,产品开发商会根据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再精准投放相应的视频内容。投放过程中,利用间歇性奖赏会产生的心理效果,即不会连续投放用户喜欢的内容,而是在用户喜欢的内容中间穿插一些其它内容,除了测试用户对其它内容的喜好程度之外,也存在着间接性奖赏机制。相较于连续性奖赏,间接性奖赏对个体条件反射形成的效果会更强烈。此外,这类奖赏还有成本低、时效快的特点,用户无需付出过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成本,就能及时获取快乐。这也是短视频吸引人的理由之一。

手机成瘾会带来许多影响,其中一点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奖赏脑区。成瘾的人接触致瘾的事物时,会在脑内分泌多巴胺,但接触其它事物时却不会如此。另外,正常情况下,认知控制的脑区能对负责奖赏系统的脑区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但成瘾患者的大脑却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控行为,反而会在脑区异常激活之后,激发人体作出致瘾行为,比如抽烟、喝酒。

因此,一旦很难控制自身作出某些行为,且这些行为带来了不良影响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首先,应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再者应发现自己的行为动机,并进行情绪管理。如果沉迷手机的原因是排遣压力,则需帮助自己找到更为健康的压力管理模式。比如,最近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或者工作的时间太久了?导致的原因是通勤时间太长,还是其它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可以着手解决相应的问题,并结合呼吸训练、冥想放松等方式,调整自身的状态。
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特邀专家钟娜
资料来源据科普中国(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