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首先确定故事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主题,这将是故事的灵魂。
2. "构建情节":
- "开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 "发展":逐步展现冲突和角色间的互动,使故事情节逐步深入。
- "高潮":冲突达到顶点,角色面临最大的挑战。
- "结局":冲突得到解决,故事主题得到体现。
3. "塑造角色":
- "主角":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听众产生共鸣。
- "配角":通过配角展现故事的不同方面,丰富故事内容。
4. "运用语言":
- "生动形象":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让听众在心中形成画面。
- "节奏感":根据情节发展调整语速和停顿,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5. "细节描写":
- "场景描写":为故事设定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听众身临其境。
- "心理描写":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加丰满。
6. "情感渲染":
- "情感投入":讲述者要投入情感,让听众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 "共鸣点":寻找与听众共鸣的情感点,使故事更具感染力。
7. "适当夸张":
- 在
相关内容:
这三年,从零开始学习写作,从被退稿、修改十几次到不断上稿,稿费从单篇50块钱到1000+,甚至有机会做写作教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始终没有学科式的专业规范的方法论。
这两天看了这本《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与结构》,对我启发很大,虽然自己不写小说,但书中很多工具和知识可以运用到很多领域。毕竟,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

作者克里斯·赛克斯写作、教书三十多年,他自己发表了很多诗作,还创作舞台剧等,他的很多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也很快就发表了个人作品。所以这本书的实操性还是很强的。
分享一下我收获最大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处理结构,一个是制造冲突。
01 如何安排结构,让故事更出彩?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故事包含了开场、发展、高潮、回落、结局五个部分。那如何处理各部分之间所占的比重?高潮适合在什么位置出现?发展和回落这两部分是五五分吗?五部分比例不同,故事效果会有差异吗?
在书里,作者带着我们详细分析多种不同类型比例,对故事呈现效果的影响。我选择了其中三种,我们一起来看。

横轴代表页数,纵轴代表气氛紧张度。
图一:故事的前180页都很平,冲突在后60页完成。开场和发展部分过长,难以吸引读者读下去。
图二:开局即巅峰,但后面没有延续。“以如此扣人心弦的开头给出了虚假承诺”,俗称烂尾。
图三:开场和发展占比恰当,两个高潮紧张程度相当。如果适当做下调整,使第二个高潮成为主要高潮,故事效果会更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你一定熟知的故事:

很容易看出来,这是《灰姑娘》的故事。单从故事创作角度,不做价值判断的话,《灰姑娘》可以说是非常引人入胜,吸引人的故事。
在自己的写作当中,或者对优秀作品的拆解和学习当中,我们都可以引入这样图标的方式,来判断自己的故事是否有这样的起承转合,各部分比例又是否恰到好处。
02 如何在没有冲突的场景中制造冲突
冲突是讲故事不可或缺的,冲突让故事有滋有味,引人入胜。那如何制造冲突呢?三种形式和一个工具,能让任何故事活起来。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冲突的三种基本形式,所有电影、书籍、电视剧等艺术作品都逃不出这三种形式。
1、人对抗人:两个人物互相对立,他们有着相反的欲望和需求。
2、人对抗自然:自然灾害的发生。
3、人对抗自我(内心):人物与内心的疑惑或欲望撕扯。
在写故事时,直接对号入座,选择一种冲突为中心展开叙述。进一步,可以通过3个问题,让冲突更加具体。
1、 主人公是谁?
2、 他想要什么?
3、 为什么他得不到?
到这里,故事里的冲突就已成形,我们通过一个工具,让冲突进一步延伸发展。这个工具是GOA:目的-阻碍-行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使冲突最大化,一定要让每个部分都足够明确。目标是否具体,阻碍是否清晰,行动是否合理。
拿减肥为例:
目标:比起减肥,更明确的目标是下半年减重10斤,每周去健身房至少3次。
阻碍:比起应酬多,更清晰的统计下平均应酬天数,比如每周平均应酬3天。
行动:应酬之外的4天不吃晚饭,更合理的行动计划是把不需要应酬的几天安排沙拉等健康的餐食,循序渐进。
通过GOA这样的工具,以及对每部分具体合理的描写,任何一个平淡的事件都会变成生动的故事。
结语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除了开场、发展、高潮、回落、结局这五个部分齐全之外,对各部分恰当的分配比例、前后顺序,以及适时地制造冲突,会让故事更扣人心弦。
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说:“让他们笑,让他们哭,让他们等待!”
好的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虽然这本书讲的是小说的创作技巧,但故事存在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自己的写作中、演讲中、甚至是与人交流中,都可以用到书里的这些技巧。

书里更是引用了很多的经典作品,比如《傲慢与偏见》、《麦克白》等,分析它们的创作技巧、后世影响,让我们更深入理解经典,学习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