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中药是乱用乱吃的“重灾区”,或伤害肝肾,望你重视和纠正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部分中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若乱用乱吃,确实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伤害。以下四类中药被认为是乱用乱吃的“重灾区”,希望大家能重视并纠正:
1.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 马兜铃酸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肾脏损害,甚至导致肾衰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包括:关木通、广防己、细辛、马兜铃等。
2. "含朱砂的中药" - 朱砂是一种含有汞的矿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汞中毒,对肝肾造成损害。含有朱砂的中药包括:安神补心丸、朱砂安神丸等。
3. "含雄黄的中药" - 雄黄是一种含有砷的矿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砷中毒,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含有雄黄的中药包括:牛黄解毒片、雄黄散等。
4. "含蟾酥的中药" - 蟾酥是一种含有蟾蜍毒素的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中毒,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含有蟾酥的中药包括:六神丸、蟾酥散等。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 "遵医嘱用药"

相关内容:

本文215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是药三分毒”,尤其是中药,不是“草本”就安全。

很多人以为中药天然无害,吃多点问题不大。但现实是,中药伤肝伤肾的病例年年都有。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早就发布过警示:因中药引发的肝肾毒性,已占药物性肝损伤的一半以上。

中药并不等于保健品。尤其以下这4类中药,是乱吃的“重灾区”,伤肝伤肾的风险极高,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类: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肾脏“杀手”

你可能没听过“马兜铃酸”这个名字,但它的毒性,世界卫生组织早就确认——明确致癌,严重肾毒性。

马兜铃酸存在于一些传统中药中,比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等这些药材曾广泛用于通经络、祛风湿、利尿消肿。但问题是,马兜铃酸进入体内后,能直接损伤肾小管,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发生不可逆的肾衰竭。

2000年前后,台湾地区和比利时均出现大批女性因减肥服用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终身洗肾。后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明确禁止使用相关药材。

国家药监局早在2003年就明确要求:含马兜铃酸类药材应限制使用,部分已全面禁用。

但市场上仍有部分“偏方”、“祖传秘方”中偷偷添加这类药材。一旦服用,后果可能是终身代价。

第二类:具有“强效”作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也强

中药讲“君臣佐使”,讲究配伍、炮制、剂量。但有些药材被单独高剂量使用,毒副作用极强,尤其对肝脏。

典型代表如雷公藤、草乌、附子、半夏、生南星等。这些药材多用于镇痛、祛风湿、抗炎,但其活性成分往往毒性大、代谢负担重。

雷公藤为例,有人因类风湿久治不愈,擅自网购雷公藤泡酒喝,结果出现肝功能衰竭、免疫系统崩溃。雷公藤内的三萜类成分,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和生殖毒性。

还有草乌、川乌、附子,含有乌头碱类强心毒素,稍有误服,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甚至致命。

这些药材早已被列入国家中药禁用目录或限制使用范围,必须经过专业炮制和合理剂量才能使用。

千万不要轻信所谓“止痛神药”,也不要自制中药泡酒、煎煮服用。


第三类:长期服用的“保肝养生”中药,反伤肝

很多人追求养生,喜欢长期服用保肝排毒类中药。但问题是,肝脏既是解毒器官,也是受害器官。

有些中药短期使用可能没问题,但长期服用,会慢慢积累毒性,反而伤肝。

比如柴胡、黄芩、何首乌、丹参、泽泻、郁金等。这些药物常被用于“清肝火”、“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但已有研究发现,一些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

尤其是何首乌,虽号称“乌发圣药”,但其生品中的蒽醌类成分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国家药监局曾明确发布药品说明书修订公告,要求标明可能造成严重肝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肝养生”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尤其是肝功能本就不好的人,滥用这些药物,反而加重病情。

第四类:网络流行“清热解毒”中药,过度使用反伤身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点“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银翘解毒、板蓝根、牛黄解毒、龙胆泻肝等。

这些药确实有一定抗炎作用,但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分清“寒热虚实”,就乱吃一通。

比如龙胆泻肝丸,主攻“肝火旺”,但如果你本身肝功能不好、体质偏虚,吃下它只会让肝脏代谢负担更重,甚至引发肝细胞损伤。

又如牛黄解毒片,含有雄黄、牛黄、黄连等成分,虽能清热解毒,但也含一定毒性。长期或高剂量服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还有不少人把板蓝根当水喝,预防所谓“上火”,但中医经典并无此用法。板蓝根性寒,饮用过多反倒伤脾胃、损阳气。

清热解毒不是万能钥匙,中药也不是万能灵丹。

中药不是不能吃,但必须讲“是药三分毒”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在很多疾病治疗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但前提是:必须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

盲目相信“中药无副作用”,或是“民间偏方灵验”,往往是走向药物性肝肾损伤的第一步。

尤其是以下几类人群,滥用中药的风险更高:

  • 本身有肝病、肾病基础病史的人
  • 年龄偏大、代谢能力减弱的中老年人
  • 孕妇、儿童、免疫力低下者
  • 长期服药、喜欢自制中药保健品者

一旦出现乏力、食欲差、尿黄、皮肤发黄、肚胀等症状,必须警惕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

正确使用中药,这几点必须牢记

第一,所有中药都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诊自服,更不要盲目网购、泡酒、长期服用。

第二,出现任何不适,尤其是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必须立刻停药并就医。

第三,辨证施治是中医核心原则。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清热解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补肾强身”。

第四,保健≠吃药。真正的养生,是饮食规律、作息正常、心态平和,而不是靠吃药撑出来的。

写在最后

中药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不是“草本无害”。在现代医学背景下,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药,用敬畏的心态对待身体。

别再拿肝肾“试药”,别再把中药当零食。吃药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小事。

资料来源:

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何首乌及制剂说明书的公告(2016年第147号).
②.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09):660-668.
③.国家药监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中药导致的肝损伤(第40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