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相机的机身防抖(Image Stabilization,简称IS)和视频防抖(Video Stabilization,简称VS)是摄影和摄像领域的重要技术。
### 机身防抖(IS)
"原理":机身防抖技术通过在相机内部安装一个或多个微型电机,这些电机能够检测到相机的震动,并相应地调整镜头或机身,以减少拍摄时的抖动,从而获得更清晰的照片。
"优点":
- 提高手持拍摄的清晰度。
- 在光线较暗或快门速度较慢时特别有用。
"适用场景":
- 手持拍摄照片。
- 低光环境拍摄。
### 视频防抖(VS)
"原理":视频防抖技术主要应用于视频拍摄,它通过算法处理视频帧,消除或减少由于手持拍摄而产生的抖动。
"优点":
- 改善视频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 适合动态场景的拍摄。
"适用场景":
- 手持拍摄视频。
- 动态捕捉运动物体。
### 区别
- "适用范围":机身防抖主要针对静态拍摄,而视频防抖适用于视频拍摄。
- "实现方式":机身防抖通常通过物理方式实现,而视频防抖则通过软件算法实现。
选择具有这些功能的相机,可以大大提高拍摄质量和视频的观赏性。
相关内容:
今天聊下视频防抖。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有人和我争论,说索尼新发布的ZVE10二代没机身防抖,拍视频能力弱了点,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
如果你真的用过有机身防抖的相机拍视频,你会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我和我拍视频的朋友测试过很多相机,如果是站着不动移动相机拍摄,这种条件下机身防抖还是有点用的,比关闭防抖的时候效果好一点,但只要你走动起来,机身防抖几乎没啥用了。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微单的机身防抖在视频中仅限于站着不动拍摄,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松下S5M2等几款微单,有Active I.S.技术,在手持边走边拍这种状态下也能有个很不错的防抖效果。

那么很多相机宣传自己有8级防抖或者8.5级防抖代表什么呢?代表拍照时候的防抖,这是针对拍照的一个定义,对视频防抖没参考价值。

上面这种防抖我们称之为光学防抖,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电子防抖,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靠裁切来达到稳定的效果。下面的图告诉你了,“增强防抖模式下拍摄视角会变窄”,这就是电子防抖,靠裁切来解决问题。


索尼一些微单有陀螺仪,后期还能通过软件来调整防抖,但我没用过,这里提一下。



有一些相机是没有机身防抖的,譬如佳能EOS R8和索尼ZVE10一代,那么这些相机怎么视频防抖呢?下图所说的“短片数码防抖”就是电子防抖的意思,通过裁切来让画面稳定。
虽然EOS R8没有防抖但佳能很多镜头都有防抖,所以佳能提供了镜头光学防抖+电子防抖的方法来进一步让视频稳定。

最后做个总结:
一般来说还是建议让上稳定器来保持稳定;
如果没稳定器还要拍视频,松下S5M2等几款相机的手持视频稳定能力是最强的;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相机的机身防抖对视频帮助都很小,这些相机的防抖主要是针对拍照的;
如果手持拍摄追求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开启电子防抖,但这样画面会有所裁切,24mm的视角变成28mm甚至30mm也说不定,对广角视频不够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