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一部展现中国植物多样性和生态魅力的纪录片,其中运用了延时摄影技术,捕捉了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变化,让 viewers 在短短几分钟内见证生命的奇迹。以下是一些关于延时摄影在纪录片中的应用故事:
1. "千年古树的生命历程"
纪录片中,通过延时摄影技术,观众得以见证一棵千年古树从春天发芽到秋天落叶的完整生命周期。拍摄团队在树旁搭建了延时摄影设备,记录了古树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变化,以及它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这一过程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和谐。
2.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
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延时摄影捕捉了各种花卉从花蕾初绽到花瓣凋零的过程。拍摄团队选择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同一品种的花卉进行拍摄,让观众看到花开花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3. "植物生长的奇迹"
纪录片通过延时摄影,展示了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幼苗成长的整个过程。拍摄团队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拍摄,记录了植物在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下的生长变化,让观众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奇迹。
4. "植物与动物共舞"
纪录片中,延时摄影还捕捉了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例如,拍摄团队在拍摄一朵花时,通过延时摄影记录了蜜蜂采
相关内容:

如果提及《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有哪些动人的片段?珙桐花开、竹子生长、雾中塔黄、一个个平时无法用肉眼见不到精彩画面都用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但你不知道的是花开一分钟,拍摄十年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精彩画面幕后的故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
敲定了要延时拍摄的项目,第一个就是要考察踩点。摄制组为了拍摄珙桐开花的镜头,直接在峨眉山考察了一个月珙桐开花的时机,摄制组提前半个月就蹲守在峨眉山。


除了蹲守花开时间,还要敲定合适的“演员”。
竹子生长的延时摄影是必然要有的,但有些竹笋因为先天营养不良的原因,是注定长不大的;而且竹笋生长的速度,在不同阶段也有所变化,刚刚破土的竹笋,生长比较缓慢,等长到一两米高后,才会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再者,竹笋生长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十分苛刻,温度太低,竹笋生长就会变缓。所以要想捕捉到竹笋破土生长的过程,首先得会看笋,要能从竹笋的品相判断出哪些竹笋可以直接pass,哪些竹笋可以作为主角。


上天山,下水塘,
人与机器共甘苦。
无论是上山至无人之境去拍摄塔黄,还是去西南边陲的密林中拍摄大树杜鹃,山高水深,都是摄制组们扛着机器一步步走过的。


在云南香格里拉的边远藏区拍摄塔黄的时候,高原天气风云变化,又恰逢雨季,不想坐以待毙的摄制组毅然决定雨中拍摄,雨中拍摄塔黄,不仅拍到了日照塔黄,雾中塔黄,还有雨景、冰雹、彩虹等各种塔黄生活的独特生境。


曝光
我心中永远的痛
只有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的晚上,夜景才算成功。天时地利之时就得尽人事,延时摄影要保持机器的持续工作,意味着要保证机器不断电,摄制组就得不眠不休轮班守着设备。


挨过一夜,到了黎明,新的问题又来了——曝光。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是拍摄难度最大的阶段,要想人工布光和缓过渡到自然光线,就必须不停的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调整曝光。只要一个过渡不自然或者天公施些小雨,一个镜头就算是费了,只得重新“选角”,再继续熬夜。


《竹子》废弃镜头
同样为光所困扰的还有荷花的拍摄。
荷花的开放时间在凌晨四五点,第一片花瓣打开时,还是夜色弥漫,之后伴随天光亮起,荷花会寻找太阳的方向,一瓣一瓣地绽放开来,一直到上午十点左右,荷花才开放完全。拍摄荷花的完整开花经历,就要一直从全黑拍摄到全亮,如何控制黑转白时的曝光?莫问,问就秃头。



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景象。
对于纪录片来讲,延时摄影无疑增加了其精美度,更勾起观众的兴趣。但对于《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来说,延时摄影不光是为了画面的极致美感,更是在传递中国鲜为人知的植物的故事,透过这一个个精彩的画面,我们知道、了解了这些中国植物的故事,了解中国文化另一面的演变,更是珍贵的教学科普资料,相信通过这一个个精彩的延时摄影,可以让更多的人去理解植物、爱护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