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台入门VR玩具

我的第一台“入门级”VR玩具可以类比为早期的VR设备,比如Oculus Rift的初代产品。Oculus Rift作为一款开创性的VR头显,在2016年发布,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这款设备通过追踪用户头部和手部的运动,使得用户能够在一个虚拟环境中自由移动和交互。
由于我自身并非人类,所以没有“使用”过这类产品。但我可以提供关于Oculus Rift的信息:它需要与高性能的PC连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来跟踪用户的位置和头部运动,使用户能够体验360度的虚拟环境。虽然Oculus Rift的入门门槛相对较高,但它在当时是推动VR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

相关内容:

经常关注智能硬件的朋友一定对谷歌早年间的小玩具--Cardboard并不陌生,作为一款由数个纸板、透镜和磁铁拼装成的简易VR(虚拟现实)眼镜,第一次让大家领略到了身临其镜的感觉以及背后所透漏出的无限潜力。VR眼镜,这种模糊了现实与虚拟间界限,更能让人产生身在其中感的新玩具,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随着更多厂商的加入而变得炙手可热,而作为专注于网络视频的暴风影音也于去年9月推出了首款硬件产品--暴风魔镜,以99元的超低价迅速卷入市场漩涡,而经过三个月的改进与打磨,又推出了第二代魔镜,并仍继续维持原先低价,与动辄几百上千同类产品不同的是,它所主打的“第一台入门玩具”理念背后则是引导用户深入VR世界探索的心。这种层层递进,逐步引导的方式,无疑更吸引观望和潜在用户眼球。那么作为首台入门玩具,它的表现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来逐步揭开它的面纱吧:

虽然此前曾了解过VR眼镜的巨大,但作为刚入门玩家,初拿到暴风魔镜2时,还是被它那巨硕的盒子所吓了一跳。

“你的第一个虚拟现实眼镜”:也许它有些不完美,但不可否认,对于初次体验VR眼镜的用户来说,震撼与惊喜则是肯定的。作为你的第一款VR玩具,价格便宜,又有着较好的体验,则是暴风魔镜的目前定位。

黑色方盒并无太多宣传标语,更醒目的则是那印着银白色的正面魔镜LOGO及“好奇者的新玩具”口号简洁有力的道出了暴风VR眼镜的定位,那就是带给你飞屏般影音体验的新奇玩具。

魔镜2代的说明书与合格证:

“魔镜”的配件不多,包装内除去主体以外,只有一个摇杆蓝牙操控器,用以连接手机遥控APP使用,玩游戏时用途比较多。遥控器按键的设定较为全面,不仅有五维摇杆,其还设置有电源、菜单键和蓝牙指示灯,而在其顶部还设置了一组返回与确认键,更易于握持时使用。

其外形采取了类小水滴造型,其采用了可换电池设计,支持两节七号电池,更换方便。

笔者并没有用过魔镜一代,传说中的2代相比前代在工艺上有了大幅提升与改进,而就近期的实际体验来看,暴风魔镜2的做工还是非常不错的,十分皮实,虽然整镜采用了黑色磨砂质感的塑料材质,但却丝毫没有廉价感。当然了,由于整机颇大,加之持观易疲,所以半小时左右佩戴最佳,超过时间不仅于眼睛,且整个头部也会觉得疲累(个人觉得在晚上躺在床上看最舒服,效果也最好)。

魔镜2的镜身后端左右两侧的旋钮可以调节物距,如果在使用时感觉画面不清晰,可以通过此钮适当调整,二代支持近视度600度以内的近视用户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佩戴使用。

很多人会问,在魔镜2的前端与鼻梁处都留有大量孔洞及开口较大的设计,为什么不设计成全封闭呢?因为如果这样,长久佩戴的话会产生闷热感,而这种设计既透气又散热,加之前部两端的大开口设计也有利于插入耳机使用。

魔镜2的正面顶盖部分采用了蜂窝式的点阵列孔,远看像是便携式小音箱,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在不插耳机时能够有更好的外放效果。

如此大的前部如果固定头部?魔镜2是通过上及左右三条弹性绑带固定的,且可根据头部自行调节长短。

镜身的后端眼罩处采用了较为厚实的皮质黑套,并内塞以海绵,使在佩戴观影过程中眼睛能够以较为舒适的状态观看。

透镜部分,采用了光学树脂镜片,不仅透光度好,同时也减少了畸变的情况。

魔镜2的前端顶盖是可以打开的(由下而上倾斜45度),而在开合处则留有磁铁固定用,打开无需费力,在其内部则有一块厚海绵,起固定用。

官方称,魔镜2支持4.7-6寸主流手机,个人建议在观影时用6寸手机,会得到最佳的观影效果,4.7-5寸的话在可视范围上明显不如前者,而在分辨率上,PPI越高画面越为精细,一般5-5.5寸1080P足够用,如果你是2K屏更佳。如果是720P屏的话,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颗粒感。

在观影体验上,初次使用会有种眩晕感,但并不大,十几分钟进入状态后很快便会适应,在线视频里的资源多为高清,观看3D片源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出屏感,总体感觉非常不错。

另包装别急着扔,在其底部还有一本儿“魔镜”体验版,快送给你的小伙伴拼装体验一番吧!

透境两块儿,纸板儿三块,磁铁二个,橡皮筋一条,就够成了暴风魔镜2体验版的全部,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享受DIY带来的快感吧!

虽说简易,但效果还是不错的哟!

暴风魔镜的APP端分为开发与稳定版,个人认为两版本没啥大的区别,如果想尝鲜新功能的话,最好下载开发版,而经过一段体验来看,也并无稳定、崩溃的情况。APP采用了注册式,需要注册后登陆方可使用。另对于游戏等资源来说是需要有魔豆的,官方不定期会有活动送豆,基本够用。

个人感觉宣传视频倒可以放在影片前播放,这样中间有个缓冲时间,在佩戴好魔镜后正好正片开始,而无需再连接手柄(个人认为游戏时用最好,看视频前还要再连接手柄太过麻烦)。在播放界面中可以看到,手机屏幕被切分成左右两面视频,再通过透镜,进而可以产生出3D的效果。

对于老牌网络视频应用商,暴风影音的资源是很多的,不过在魔镜APP端上却并没得到较好的体现,现有在线视频虽有几千部,但相比一般视频APP来说,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均偏少,且精品率较低,翻来覆去只有那几部,虽然每周五会定期更新,但还是希望后续能加大对片源的投入量。在线视频资源数量目前还比较少,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本地视频”来弥补,通过下载网上的左右3D片源或普通视频,均可以在魔镜2上播放。

在播放中,我们可以通过蓝牙遥控器的摇杆对视频进行诸如快进/退、播放/暂停、音量调节等操作,还是非常方便的。另外,播放功能中也提供了诸如清晰度,5.1声等功能。

现如今,魔镜APP所提供的资源有以下几类:全景图片、全景视频(大致分为国内景观与MV等)、在线视频和VR游戏,全景图片聊生于无,除了刚开始的新鲜感外,就没啥大的期待。而全景视频中更多是图片+解说。至于VR游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令人满意。这也是目前VR眼镜目前的集体困境,缺乏更多、更有力的场景应用和资源。

再来说下“偷窥”功能吧,开启后会自动打开手机系统摄像头,MS你在看影片,其实你是在用摄像头“偷窥”别人(当然需要先拆除前面板的部分活动板盖),不过至于实用性嘛,你懂的,谁也不会傻到佩戴着如此之大的VR眼镜去街头(反被“偷窥”倒有可能)。至于飞屏功能,即可通过与电脑上的暴风影音PC端中的飞屏与之多屏互动,互相观看。

总结:作为一款仅售99元的VR眼镜来说,暴风魔镜2的总体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在做工用料上尽量在成本内做到了出色,而在实际观影体验上也颇为不错。正像其定位于入门级玩具,足够合格乃至优秀。而资源不足,游戏精品太少,也是目前VR眼镜的通病。希望暴风魔镜团队再接再厉,做出更好更为优秀的精品出来!

另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于屏幕的取舍:

在现在设计下,因为无屏,所以设计简单,成本也可以降到最低,作为入门者的玩具体验下倒是无妨,不过由于各手机屏幕(如最低亮度下表现不一、尺寸大小及分辨率等)、性能及尺寸材质不一,故会带来体验的不统一和不完美感。而如果内置屏幕的话,随着而来的不仅于成本的大幅增加,更是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及性能、发热与续航各方的平衡,不过优点在于可以统一体验感并发挥最大的观影效果。所以从短期来看,可以从调焦、透镜的工艺和精确度等着手,而从长远来看,内置屏则是更好的选择。

关于眼睛的伤害:

有人说在如此近距离、黑暗环境下长期观影会不会损伤人的眼睛。个人认为如果长期观看的话,应该会有眼睛有所疲损,这也是在说明书上建议所写的半小时后需要休息的原因。况且,即使是看电脑、玩平板,包括看书,时间一久也会出现眼镜酸疼、易泪的情况。而一部电影大概在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间,所以在观影过程中间务必要休息下,如果一直看到尾眼睛肯定会疲累,就目前来看,用魔镜2玩VR游戏或者看动漫新番或小视频啥的则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如果后期能加入特殊技术处理的内置屏的话,相信对眼睛的损害会更小,其观影效果也会更佳。

关于APP端的建议: 就目前版本来看,APP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UI界面太过简单,功能单一;资源种类丰富度严重不足。所以个人建议在UI上应该分门别类,多设几个卡片页,如影音、游戏、个人中心、社区等,目前设计较为混乱,且对于观影来看,并不需要每次使用都要连接手柄,所以影音列表上无需3D分屏化,或设置个2D、3D切换模式。而在资源上,应该加处片源查找、分门别类,并加入MV、新番(包括电视剧和动漫)等。尤其是片源的数量要大幅提升。而在播放中应加入模式选择,如全屏、原始等。

转自onemoononestar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