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远离游戏成瘾,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游戏成瘾的迹象":
- 观察孩子是否有长时间玩游戏的行为,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
- 注意孩子是否有因游戏而减少社交活动、睡眠不足、学业成绩下降等现象。
2. "制定家庭规则":
- 设定每天或每周的游戏时间限制。
- 规定游戏时间只能在完成作业或参与家庭活动之后。
- 在周末或假期时,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或进行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动。
3.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参与他们的兴趣和活动。
- 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4. "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
-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如阅读、运动、艺术等。
- 组织家庭活动,如旅行、野餐、看电影等,以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5. "教育孩子认识游戏成瘾的危害":
- 向孩子解释过度玩游戏可能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 强调学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6. "设定榜样":
- 家长自己也要合理安排时间,不沉迷于游戏,以身作则。
- 展示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孩子看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
7. "利用技术手段":
- 安装家长控制软件,限制游戏时间和内容
相关内容:
孩子爱玩网络游戏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暑假期间,有些孩子更是喜欢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碰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游戏成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与游戏成瘾说再见呢?
游戏成瘾对孩子的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游戏成瘾是一种慢性精神行为障碍,核心的表现是无法控制游戏行为,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广泛的不良影响,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自我约束力下降,诱发焦虑、抑郁、敌对等负性情绪。
躯体问题: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底病变、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良、胃溃疡、肥胖等问题。严重者可因久坐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引发肺栓塞而猝死。
社会功能受损:如果孩子把大量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势必会影响生活、学业。此外,游戏成瘾者在玩游戏上花费大量时间,往往缺乏社交活动。长期脱离社交活动会使孩子对社交过程中的非言语信息(如表情、动作)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受到影响,例如家庭冲突增多、重要关系受损等。

怎样判断孩子
是否存在游戏成瘾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提示孩子可能出现了游戏成瘾,家长需要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1
孩子对玩网络游戏的频率、时长、场合等失去控制。
2
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
3
尽管已经因玩网络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如与家人关系紧张、学业成绩下降等),但是孩子依然痴迷于玩网络游戏,甚至增加了玩游戏的时长和频率。
4
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玩网络游戏上花费的金钱越来越多。
5
如果停止玩网络游戏,孩子可能发脾气、烦躁等。不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孩子仍想着与游戏有关的事。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游戏成瘾
★了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网络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同伴关系。玩网络游戏可能具有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丰富知识等作用。
★了解孩子玩网络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比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发育中,渴望别人认同,同时又面临学业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玩网络游戏可能就成为孩子的情绪出口。
★言传身教。父母身体力行,就是给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如果要求孩子控制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父母也要适时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避免在孩子玩网络游戏的关键时刻进行制止。因为玩网络游戏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没收手机或者关闭电脑,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引发肢体冲突;如果孩子说想再玩一会儿网络游戏,家长此时可以适当延长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事后,家长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未按照约定时间放下手机的补偿措施,如缩短下次玩手机的时间或减少一次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等。
★给孩子以尊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孩子更自由的空间,与孩子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游戏规则。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确定规则的过程中,也满足了孩子的自主性心理需求,即“我的事情,我做主”。
★重视亲子关系。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正处于不良情绪中,明确表达了拒绝沟通的意愿,应该再找机会与孩子沟通。家长与情绪激动的孩子沟通,往往会破坏亲子关系。
延伸阅读
如何与手机“和平相处”

1.定时定点。暑假期间,家长要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避免单调、刻板的课外生活。如果孩子在家,家长要陪孩子做好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的计划,避免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例如,每玩手机30分钟要休息5分钟。
2.避免在黑暗环境下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如果在黑暗环境下用手机玩网络游戏,手机屏幕与环境的光线反差大,容易引发睫状体痉挛,使眼睛处于视疲劳状态,导致眼睛酸胀、异物感及近视度数加重等。手机的短波蓝光会抑制人体内褪黑素的生成,而褪黑素减少会使得睡眠—觉醒周期受到影响,影响睡眠质量。
3.睡前关机,并把手机妥善放置。睡前关机可以营造安静的睡眠氛围,避免夜间手机提示音的影响,避免随时翻看手机。建议将关闭后的手机放置在公共区域或父母房间内。因为未成年人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弱,手机放置在公共区域或父母房间内方便家长监督。
要特别注意的是,凡事过犹不及。上述所有建议,家长和孩子须有弹性地执行。
内容来自:全国卫生12320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