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来看“上海方案”

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上海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学习“上海方案”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劳动教育的实践中:
"一、上海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上海将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即教育,实践出真知:" 上海注重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品质。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上海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理解劳动的意义,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创新驱动,与时俱进:" 上海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将现代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上海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上海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和学生实际,开发具有上海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多样化课程内容:" 上海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

相关内容:

去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初,《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劳动课首次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随着暑假临近,本学年即将结束,这一年的劳动教育开展得如何呢?

打绳结、钉地钉……不一会,一个用天然材料搭建的户外“庇护所”,在宝山区杨行中心校同学们的手中成型了。“用枯木树枝做木钉,我们做的‘庇护所’是金字塔型,这是三角形是力学结构里最坚固的一个。”一位同学向记者介绍。

这个占地5000平米的“林间课堂”,是宝山区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之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动手获得真知。

这个公交站台是刘行新华实验学校七年级孩子们的创意设计。“这个公交站台,它的广告板换成了全息投影技术,周围的垃圾桶可以把湿垃圾直接注入到周围的树木里,充当化肥。”“它可以利用太阳能板,下面可以制作一个小型的地下工程,或许就能利用潮汐能来进行发电了,让公交车站台减少能源排放,做到环保、无污染。”

从社区巴士,到立体绿化,过去几年,学校纷纷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尽可能让孩子们在动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海市刘行新华实验学校科技总辅导员、劳动教育负责人陆利峰表示:“比如当时有很多小区有绿化面积,但是又面临停车难问题,学生从多肉的制作、盆栽的制作、最终到小区里去种植了爬山虎,替代原有绿化面积,来释放停车空间。通过自己动手,让我们的劳动教育真正走出校园,进入了社区。”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则表示:“我们还让学生到村里做一天村支书、做一天农协会长、或者妇联主席,让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农村,针对孩子的劳动过程设计‘劳动银行’,他可以不断地记录到他的成长档案中去。”

而不少郊区学校,则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乡村资源,让孩子们在农田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近期,金山的近千名学生参加了割小麦、拔萝卜等技能比拼,未来这个大赛还将在毗邻的长三角城市推广,实现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为了更好地使基地的资源得以拓展,我们也联动了毗邻的平湖、嘉兴,和他们共建了很多课程资源,让孩子有更多多样的体验。”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郑瑛说道。

不少位于老城厢的学校空间有限,孩子们要如何获得劳动实践的机会呢?黄浦区海华小学通过往空中发展,在教学楼楼顶平台开辟出屋顶花园,让孩子们体验种植与收获的乐趣。

海华小学“快乐小农夫”课程老师陈强介绍:“果实出来的时候就会引起小鸟的关注,有同学就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他们在露天、半露天的地方架设一些驱鸟器,通过太阳能转化叫声或光线反射,鸟儿就不会再过来了。”

目前,上海已布局建设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100余家,提供劳动实践岗位80多万个,联动百余所职业院校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职业体验项目课程,让更多中小学生有机会参与体验,感受劳快乐。

最近,上海又有67家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场所),至此,上海的劳动教育基地达到了135家,居全国前列。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喜悦、感悟劳动价值,是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的应有之义。

记者:朱齐越

摄像:林羡德

编辑:由由酱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