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历、透视法……上古‘天书’深藏大智慧” 这个标题非常有吸引力,它暗示了古代文明可能掌握了超越我们想象的、与现代科学或艺术原理相通的知识体系。这种“天书”往往指向那些蕴含深刻宇宙观、数学原理、艺术法则或实用技术的古老文献、知识或传说。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标题所蕴含的深意:
1. "太阳历 (Solar Calendar):"
"智慧体现:" 制定精确的太阳历需要长期、细致的天文观测,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季节变化、闰年规律等。这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古埃及、玛雅、中国等文明都独立发展出了相当精确的太阳历,用于农业、宗教和社会管理。
"“天书”关联:" 关于太阳历的知识可能记载在古老的历法典籍、石刻、天文仪器(如日晷、圭表)的铭文或使用说明中,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天书”。
2. "透视法 (Perspective):"
"智慧体现:" 透视法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绘画和建筑原理,用于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的真实感。然而,类似的空间表现原理和几何学思考,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古老艺术和建筑中也能找到雏形或独特的应用。例如
相关内容:
在文字未出现或未广泛使用时期
先民用石器、金属器、矿物质颜料
在岩石上敲凿、磨刻、喷绘
留下了神秘丰富的文明密码——
岩画

游客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游览。新华社发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
分布有76个山口,其中27个山口有岩画
迄今发现岩画2万多幅
包括人面像、动物、植物、手印、符号等
上百种自然物象图案
以及放牧、狩猎、祭祀、战争等生活场景
它们距今约1万年到3000年
由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创作
大多为磨刻或凿刻而成

这是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拍摄的岩画和红色标识点。标识点方便游客找到岩画,可以随时粘贴,对石质和文物不会产生影响。新华社发
贺兰山岩画见证了先民
从狩猎游牧到农耕圈养的发展过程
反映了古人的信仰体系
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等多方面
还见证了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这是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拍摄的人面像岩画。新华社发
在位于贺兰山东麓中段贺兰口的
贺兰山岩画景区
岩画最为集中,近6000幅
其中人面像多达700余幅
是世界岩画分布
人面像所占比例最大的岩画点之一

这是贺兰山岩画中标志性的“太阳神”岩画。新华社发
这幅标志性的“太阳神”岩画
磨刻在距地面20多米处的石壁上
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
它头部有放射形线条,代表光芒
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
展现了古人对太阳的拟人化表达
太阳带来光明和温暖,也造成干旱
是古人心中主宰万物的神灵
“太阳神”头部放射形光芒
从外向内有三层
数量分别为24、12、6
专家推测其与二十四节气或太阳历有关

这是贺兰山岩画中的“手印”岩画。新华社发
这幅岩画中一大一小两个手印
分别代表强弱两个部落
左边小手印旁有个向外的箭头
下方是后腿蹬直前膝跪倒的牛
代表弱势部落战败后即将离开
右侧大手印带有半截纤细手腕
结合右下方狭长形人脸
推测为母系氏族部落
一旁有一人面像、一巫师
说明巫师给人传递神力
下方有一头前面竖有木桩的牛
说明出现了产品剩余和定居生活
“大手”部落征服“小手”部落
获得对方财产,双方签订契约
上方的人面是见证契约的神灵
两个手印代表“我”和“你”
在指纹识别技术出现前
中国自古就有在地契、合同等文件上
按手印的传统
这份“契约精神”传承至今
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这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狩猎图”岩画。新华社发
这幅“狩猎图”采用典型线条刻制法
最左边的人在拉弓射箭
右侧有12只奔跑的动物,体型硕大
它们中央有一只小动物——猎犬
面向和其他动物相反的方向
它在将这些动物往人的方向驱赶
为何猎人小、猎物大?
专家分析研究认为
古人不懂透视原理
藏在深处的猎人离得远
而大群猎物离得近
这是根据“近大远小”写实创作的作品
也传递了古人“教科书”般的狩猎技巧

拼版照片。上图为刻有“驴羊图”的山体,岩画图案在夹角沟壑中;下图为“驴羊图”岩画。新华社发
这幅“驴羊图”处于山体约52度的夹角中
比地面高两三米
研究人员曾做过实验
站在这个位置敲凿岩画
空间极其有限,操作较为费力
古人为何进行如此高难度的操作?
驴和羊都是向着夹角中走的
也就是往山谷方向
山谷水量充足、曲折幽静
是古人心中神灵出没的地方
因而是理想的祭祀“神庙”
这里的驴和羊或许就是“祭品”

这是贺兰山岩画中的“圣像壁”岩画,历经千万年岁月侵蚀,刻槽依然很深。新华社发
这些岩画是先民
随手而作的“微博”“朋友圈”吗?
研究人员曾做过实验
三人在石头上磨刻一个圆
整整一天,直到晚上图案都微不可见
最终只好放弃
如此高硬度的山石
经过千万年风化
至今还有刻槽深达1.5厘米的岩画留存
古人“画”了多长时间?
专家分析认为
这些岩画大多发挥着祭祀或祈愿功能
由部落首领或巫师画出图形
一群人甚至几代人反复磨刻
来到这里的其他人群也会反复磨刻
不断加深共同的信仰或祈愿
绝非随意之作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5年7月23日拍摄的岩画“太阳神”;下图为2013年5月10日拍摄的岩画“太阳神”。经过灌浆加固,“太阳神”岩画如今保存状态良好。新华社发
长期暴露在野外
贺兰山部分岩画保存状况较差
一些刻痕已风化乃至消失
还存在裂隙、空鼓、崩开、剥离等病害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正与专业机构合作
加强对岩画的本体保护和预防性保护
并借助数字化技术让岩画“永久”留存

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新华社发
千万年后
古人对天地万物和自身的观察
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轨迹
将不断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记者:马思嘉、杨植森、艾福梅
鸣谢: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