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非法解雇"(或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体现了劳动法律法规对员工权益的保护。
让我们来分解一下:
1. "员工:我不捐款!"
这里的“捐款”很可能是公司提出的"强制性"或"变相强制性"的要求。这可能是为了某种公益活动,也可能是公司为了完成捐赠指标而摊派给员工,或者更常见的是,与员工个人的意愿无关,纯粹是公司为了某种目的(如应付上级、做样子、甚至中饱私囊)而向员工摊派。
员工拒绝,是因为这违背了个人意愿,或者认为这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
2. "公司:辞退!"
公司以员工拒绝捐款为由将其解雇。这是公司单方面采取的纪律处分措施。
"关键点:" 公司必须证明其解雇行为有合法的依据和程序。根据中国的《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符合法定情形,并履行法定程序。常见的合法理由包括: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在此案例中:" 员工拒绝捐款,通常不构成上述任何一种法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捐款(尤其是非强制性的自愿捐款)属于个人行为,公司无权强制。如果公司规章制度
相关内容:
用人单位根据管理需要
制定规章制度
本来无可厚非
但一些规定“越界”“任性”
不免让人质疑
来看几个案例
↓↓↓↓↓
员工拒绝捐款
被公司开除
2023年6月,韶关某公司组织公益捐款活动,在微信工作群发出捐款倡议。员工钟某在该工作群发出相关法律规定的截图,并询问捐款的性质以及表明自己不捐款。该工作群的管理员对钟某进行禁言,钟某通过微信联系该管理员。
该公司认为,其组织的捐款活动已说明是自愿为原则,但钟某在工作群发布的信息意在煽动其他员工拒绝捐款,且其之后还骚扰辱骂管理员和公司总经理。根据公司的管理制度,“不服从工作安排、调动者,辱骂、威胁或主动用肢体攻击同事”属于严重违纪行为之一,公司辞退了钟某。
钟某以公司违法辞退为由申请劳动仲裁经裁定该公司向钟某支付经济赔偿金2万余元公司不服裁定诉至法院。
法院: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从该公司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内容看,无法证明钟某在捐款活动中存在煽动员工抵制捐款的行为。
虽然钟某在被群管理员禁言后联系过群管理员,但无证据证实钟某对该管理员进行辱骂等人格侮辱行为。
此外,虽然钟某深夜致电该公司总经理行为不妥,但其仅是催促工资发放事宜,并无侮辱性语言。
综上,该公司提供的证据无法充分证实钟某存在辱骂、威胁或主动用肢体攻击同事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
法院判决该公司向钟某支付经济赔偿金2万余元。
@劳动者
用人单位
不得将违法违规行为
进行扩大解释
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一直是用人单位常用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用人单位经过民主和公示程序制定实施的管理制度,劳动者有遵守的义务,如果劳动者违反了相关管理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应符合法律法规及生活规则合理要求,不能将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扩大解释,并据此解除劳动关系。
近些年
用人单位任性
干涉劳动者私事的案例
不在少数
1.
禁止员工购买某品牌汽车
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购买汽车的补助政策》称,因某品牌企业剽窃该公司车尾帐篷专利,所以禁止公司管理层购买某品牌汽车或者通勤时开某品牌汽车。
2.
员工不转发朋友圈被通报批评
浙江某研究院考核办公室发布了一则“督查通报”,起因是,工作人员李某某因拒不转发领导要求的视频而被通报批评。
3.
要求员工每天走步达到标准
广州某公司规定,为了让员工多运动保持健康,要求每月走18万步,少走1步扣1分钱。虽然大部分员工都对这条规定持有异议,但公司执意执行。
你遭遇过类似任性规定吗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综合: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韶关政法、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上游新闻、中国裁判文书网等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