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因为它涉及到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公司的管理边界。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员工有权拒绝参加自愿的公益活动,包括捐款,只要这种拒绝不违反法律、公司规章制度中明确且合法的规定,并且不严重影响工作。
法院的判决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合法性问题":公司是否有权以员工拒绝捐款为由解雇员工?这需要看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否合法,以及解雇是否属于合法的过错性解雇情形。
2. "程序性问题":公司解雇员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比如是否履行了告知、听取意见等程序。
3. "劳动合同问题":双方是否存在有效的劳动合同,以及合同中是否有关于纪律处分的条款。
如果法院认定公司解雇员工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那么公司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这起事件也提醒了企业和员工:
"企业":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将员工的个人意愿作为解雇的理由。
"员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维权。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反映了劳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在保障企业管理权的同时,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法院的判决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用人单位根据管理需要
制定规章制度
本来无可厚非
但一些规定“越界”“任性”
不免让人质疑
来看几个案例
↓↓↓↓↓
员工拒绝捐款被公司开除
2023年6月,广东韶关某公司组织公益捐款活动,在微信工作群发出捐款倡议。员工钟某在该工作群发出相关法律规定的截图,并询问捐款的性质以及表明自己不捐款。该工作群的管理员对钟某进行禁言,钟某通过微信联系该管理员。
该公司认为,其组织的捐款活动已说明是自愿为原则,但钟某在工作群发布的信息意在煽动其他员工拒绝捐款,且其之后还骚扰辱骂管理员和公司总经理。根据公司的管理制度,“不服从工作安排、调动者,辱骂、威胁或主动用肢体攻击同事”属于严重违纪行为之一,公司辞退了钟某。
钟某以公司违法辞退为由申请劳动仲裁经裁定该公司向钟某支付经济赔偿金2万余元公司不服裁定诉至法院。
法院: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从该公司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内容看,无法证明钟某在捐款活动中存在煽动员工抵制捐款的行为。
虽然钟某在被群管理员禁言后联系过群管理员,但无证据证实钟某对该管理员进行辱骂等人格侮辱行为。
此外,虽然钟某深夜致电该公司总经理行为不妥,但其仅是催促工资发放事宜,并无侮辱性语言。
综上,该公司提供的证据无法充分证实钟某存在辱骂、威胁或主动用肢体攻击同事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
法院判决该公司向钟某支付经济赔偿金2万余元。
用人单位不得将
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扩大解释
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一直是用人单位常用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用人单位经过民主和公示程序制定实施的管理制度,劳动者有遵守的义务,如果劳动者违反了相关管理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应符合法律法规及生活规则合理要求,不能将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扩大解释,并据此解除劳动关系。
近些年
用人单位任性
干涉劳动者私事的案例
不在少数
1.禁止员工购买某品牌汽车
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购买汽车的补助政策》称,因某品牌企业剽窃该公司车尾帐篷专利,所以禁止公司管理层购买某品牌汽车或者通勤时开某品牌汽车。
2.员工不转发朋友圈被通报批评
浙江某研究院考核办公室发布了一则“督查通报”,起因是,工作人员李某某因拒不转发领导要求的视频而被通报批评。
3.要求员工每天走步达到标准
广州某公司规定,为了让员工多运动保持健康,要求每月走18万步,少走1步扣1分钱。虽然大部分员工都对这条规定持有异议,但公司执意执行。
你遭遇过类似任性规定吗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综合:工人日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韶关政法、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上游新闻、中国裁判文书网等。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