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产配置的3种鸡蛋与5个篮子

我们来解释一下个人资产配置中常用的“3种鸡蛋”和“5个篮子”的说法。这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旨在帮助理解如何分散投资风险。
"一、 “3种鸡蛋” (The 3 Types of Eggs)"
这里的“鸡蛋”比喻的是你的"主要资产类别"(Asset Classes)。投资于不同类别的资产,是为了让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有所差异,从而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常见的“3种鸡蛋”通常指:
1. "鸡蛋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比喻:" 最容易拿在手里、随时能用的鸡蛋。 "资产类别:" 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国债等。 "特点:" 流动性极高,风险极低,但回报率也通常较低,难以抵抗通货膨胀。 "作用:" 应急备用金、短期需求资金、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压舱石”)。
2. "鸡蛋2:权益类资产 (Equities)" "比喻:" 有增长潜力但可能被打碎的鸡蛋。 "资产类别:" 股票(国内A股、港股、美股等)、股票型基金。 "特点:" 长期潜在回报较高

相关内容:

按时间属性来区分你的资金,用性质不同来区分资产,然后把资金配置进合理的资产中。

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来说,如何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本文希望提供一个合理可执行的建议。具体来说是先把自己的资金需求根据时间来分类,形成“3种鸡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把鸡蛋投进属性完全不同的5种大类资产中。以及本文会特别长,已有良好投资收益的朋友可以不必浪费时间看。


数一数鸡蛋


每个人或者家庭都会有三种资金:为日常事件预留的资金、为突发事件预留的资金、长期资产。它们像三种性质不同的鸡蛋,需要用不同性质的资产篮子来承接,区分三种资金是家庭资产配置的第一步。


计算日常预留的方式非常的简单粗暴,首先统计过去3年的总支出,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总支出是资金流水层面的,需要包括还贷款、水电、个人消费等一切现金流出。然后加上未来5年内可预见的必须支出,比如有个上高一或者大一的孩子,那就要预留他大学或出国的费用,比如计划未来五年内换车换房,也需要预留出相应的资金。加总3年支出+5年确定支出,就形成了第一种鸡蛋。


计算突发事件预留的识别和计算本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到底需要为疾病或者意外的财产损失预留多少资金呢?但幸而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有专业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险机构,所以抄保险公司作业就行。保险公司的所有消费险种,都属于突发事件。保险公司卖得最好的保单金额,就是最合适的预留金额。这部分的具体计算和产品选择,有一堆专业的保险推荐公众号教人怎么搭配。我的建议是购买保额50万的重疾险+百万医疗险,50万的意外险,与财产价值相匹配的车险和房屋险,将这些保险的未来5年保费预留出来,作为突发事件预留的第二种鸡蛋。


通过以上的计算,我们从家庭资产中剥离了所有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出,那么剩下的全部资产都处于“长期用不到”的状态,都可以归类进长期资产,这些资产的配置,是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内容。


把鸡蛋放进篮子里


第一种鸡蛋的安排非常简单,计算好金额以后,以可提前支取的大额存单的方式配置,具体情况找个银行经理问问就行。这部分不要买理财,理财不是刚性兑付,存款有存款保险制度,只要不是河南村镇银行这种几乎是假银行的怪物,银行存款是100%刚兑的。


第二种鸡蛋的安排其实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如果以现金的方式来进行预留,比如为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随时预留100万元现金,是一种非常浪费的配置方式,因此人们发明了保险,客户付出少量的保险费用,把小概率事件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


长期用不到的资金有5种篮子可供选择,分别是

固定收入产品、

权益产品、

房地产、

黄金和另类投资。这个分类参考了CFA,把常见的房地产和黄金比特币从CFA的另类投资里拿出来单独说一下。接下来具体分析几种配置方向的各自特点。


5种资产


固定收入产品(简称固收)的本质都是债权,

无论其搭建了何种架构,底层都会是某些企业或个人的借款。因此固收产品的收益是围绕着人民银行的长期利率LPR波动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信誉优秀的企业是以LPR及以下的利率借款的,信用越差的企业利率越高。至此固收的两大特点就浮出了水面:

1、固收产品收益受LPR(2019年以前是贷款基准利率)约束,从2005年的8%左右降到了今天的3.6%,未来还将随GDP增速继续下行。

2、因为其底层都是借款,借款成本高于LPR+5%的借款人,风险都非常大,历史上处于这个区间的产品(P2P,地产信托),长期看都爆了。


权益产品的本质是企业的分红权,

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上市公司股票。股票是从企业的盈利中,按持股比例分得红利的收益权,并可以在交易所进行转让。权益产品的收益来自于企业分红和价格上涨,这决定了权益类产品的特点:

1、波动大,股票价格受市场情绪影响,间歇性发疯;企业利润受经济周期影响,也有中期波动。

2、收益潜力高,每家上市公司倒回去看都是小作坊成长起来的,分红权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谁能想到小小的QQ能成万亿帝国呢。


房地产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投资品,

毕竟这是中国最大的大类资产,总价值高达500万亿,远超90万亿的股票总市值。地产投资的各项属性我觉得无需赘述,这里点出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特点:

1、当前市场情况下,房地产的长期投资价值核心在于合理的租售比,升值期望已经转向保值就好。

2、在过去时代,房地产投资能赚钱的根本原因是能加30年期低成本杠杆,而不是绝对涨幅高。冷知识,即使在今天万科都快跌没了的情况下,1999年上市的万科的复投收益率,仍然远高于同时间北京全款买房。


黄金在过去是不配进入这个榜单的,

只配跟珠宝古董字画一起进另类投资,但是在所有主要经济体滥发政府债的现实下,黄金是一种有效的对抗手段。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

1、长期无息,这意味着如果主权货币(美元、日元、英镑)的实际购买力不下降,那黄金比特币就会稳定地亏掉利率。举个例子,1000块钱分别买成黄金和存款,黄金会稳定地亏一个存款利息。

2、虚拟币和黄金的价格波动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反向标价了主权货币们的不靠谱,这些不依赖于国家信用的货币,他们的投资价值完全在于对冲主权货币购买力下滑。


另类投资包括了除开以上四种的所有投资,总规模比较大的包括大宗商品、艺术品、衍生品、风投创投。这些都不建议非专业人士配置。


配置建议


这个议题其实写起来挺难的,因为家庭资产的配置中,收益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当我们把心理因素,家庭居住等现实需求考虑进来,就会无法得到一个可量化的结果,所以我把各种因素都展示出来。

在正式动笔以前我和两位大佬交流过,其中一位是我的长期转载对象,他们都表示你的3类资金和5类资产分类毫无问题,但是你自己分析完了,不觉得长钱应该全投权益类么,现在的市场条件投其他的类别显著不如权益。

这里解释一下他们观点的依据,从历史数据看,固收的合理收益是低于GDP增速1-2%,而权益类(比如中证500)是高于GDP增速3-5%,原因也很好理解,固收底层是借款,借款人能接受的利息肯定低于他能通过借款创造的收益,而全社会的平均创收可以通过GDP增速来反映;而权益这边,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会好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也就是GDP,比如与大多数人直觉不符的是近20年中证500的分红复投收益是10%。房地产投资这块,当前的房地产找个租售比超8%的标的也很不容易。如果看好黄金那为什么不买金矿企业股票。


所以从收益的角度来说,全投权益类资产是个确定的结论。

但个人和家庭都不是经济学假设中只做最优选则的“理性人”,人的行为需要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中国家庭能够接受绝大多数家庭资产投向波动巨大的股票市场的,恐怕少之又少。在股票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又能够不影响情绪乃至正常生活的,可能就更少了。

比如我很佩服的一位专门投银行的大佬,银行分析目前市场上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了,但是去年为了满足老婆的换房需求,赶在10月份招行涨停的时候含泪卖了300万。卖得已经很高了,但截至目前股票这边还是少赚了40万,只希望他房那边没有亏吧。所以我很贴心的在他的评论区安慰他,人生在世,投资不是全部,家人开心就好,虽然代价有点贵但你就当这钱花了嘛。

因此在综合考虑心理因素的基础上,不成熟的小建议就变成了:

在长期资产中,首先规划家庭的自住用房,将这部分扣除。在剩下的部分中:

30%配置为租售比高于10%的房地产,如果没有满足条件的房地产,则配置于大额存单。

5%配置为银行的实物黄金,5%配置为黄金ETF。

剩余60%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建议选择中证500ETF或A500ETF,顺便一提巴菲特对于后代的理财建议也是指数基金。如果具备投资能力(10年的投资经验+任意3年稳定盈利的业绩)可以配置于价值投资个股。

最后的最后,引用李录的一句话“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保存和增加你的购买力”,所有资产的类别都只是你财富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应该理性地用数据去衡量每种资产的收益、波动率、风险,而不是受心理和经验影响去“喜欢”上某种具体的资产。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