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注销“欧拉出行”平台,车企为何玩不转“共享化”?

杭州注销“欧拉出行”平台,以及更广泛的背景——车企在共享化转型中普遍遇到的困境,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点:
"1. 商业模式与战略定位的摇摆:"
"战略意图不清晰:" 部分车企(如欧拉)推出共享平台,可能是为了顺应趋势、探索新业务、获取用户数据,或是为了解决部分车型的库存/销量问题。但当共享业务未能快速实现预期回报,或与主业的资源(研发、生产、销售)产生冲突时,战略重心很容易回归到传统销售。共享业务可能被视为“副业”甚至“负担”,在资源紧张时首先被裁撤。 "盈利模式单一/困难:" 共享出行本质上是重资产运营(车辆折旧、保险、维护、充电、场站等)或高投入运营(通过自有车队),轻资产模式(如纯平台模式)对资源整合能力要求极高。车企往往缺乏互联网公司对平台流量、用户体验、精细化运营的掌控力,难以快速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广告、数据变现等手段也面临政策限制和用户接受度问题。
"2. 资源投入与能力短板:"
"重资产投入的负担:" 建立和维护庞大的共享车队、充电/换电站网络、后台技术平台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

杭州交通运输局依法对

易到用车、博约出行

欧拉出行、一嗨租车

格上出行等11家平台予以注销

引发消费市场广泛关注

此次被注销的网约车企名单中

不乏汽车企业布局的网约车企业

作为汽车企业转型发展的最后一块版图

汽车企业为何在

“共享化”方面不如预期的顺利?

市场加速洗牌

多数平台因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

被强制清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5.28亿人,占网民总体48.3%,同比增加近亿人。据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承建的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有35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据业内推算,今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3864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以来

已有超百家平台公司

被注销或撤销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4月29日,齐齐哈尔市交通运输局对哈尔滨市乐拼科技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等1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网约车经营许可予以撤销。

5月22日,贵阳市交通委员会发布公告,依法撤销四川神州行网约车服务有限公司(小拉出行)贵阳分公司的网约车经营许可。

6月24日,长春宣布撤销11家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

此外,青岛市、昆山市等地也发布了责令限期整改的网约车平台名单,开始清理当地一些没有实际运营能力的“僵尸平台”。

从注销原因来看,一部分是因为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也有一些是网约车平台主动退出,但更大一部分平台是因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而被强制清出。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约车市场已被头部大型平台占据,其他企业进入时面临激烈竞争,难以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此外,随着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各地对网约车的监管日趋严格,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达到运营标准,运营成本也有所增加。

汽车企业布局网约车之路不顺

品牌影响力是关键

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记者注意到汽车企业主导的网约车之路并不顺利。

以欧拉出行为例,其是长城汽车于2017年7月推出的共享出行品牌,今年以来,欧拉出行已经被杭州、长春、青岛等多地撤销经营许可或注销网约车运营资格。其实,欧拉出行品牌发展的危机,与欧拉汽车市场地位逐渐边缘化有关。

长城汽车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欧拉品牌累计销量为31749辆,同比下降32.87%,是长城汽车所有品牌中降幅最大的汽车企业。此外,欧拉汽车一直过于强调女性市场定位,有可能限制了其受众范围。

此外,北京汽车于2014年推出的绿狗出行平台也悄然退出主流消费市场。

对此,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领域,原本寄望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契机,打开智能出行市场并提升品牌市场份额。然而,实际运转情况不佳,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竞争激烈、运营成本高企以及市场需求与预期存在偏差。“车企在‘共享化’领域的失利对其市场战略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暴露了车企在多元化转型中的问题,特别是对新业务领域的市场判断、运营管理及资源整合能力的不足。这可能导致车企在未来战略规划中,尤其是在新兴领域的投入更加谨慎”。

安光勇直言,汽车企业在共享出行领域的业务失败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对其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的信任。

深入了解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期待服务提质升级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在《2024年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扩面提质增效等5件更贴近民生实事工作方案》中提出,扩大出租汽车电召或网约车“一键叫车”服务覆盖面,基本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由此可见,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依然是破解市场竞争激烈的有效途径

袁帅认为,要使共享化出行更贴合主流消费群体需求,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首先,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包括车辆安全、司机素质、服务态度等方面,确保乘客在出行过程中的舒适与安心。其次,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出行体验,如智能调度、精准推荐、个性化服务等,提高出行效率和便捷性。

日前,某出行服务公司宣布,将在9月1日正式上线履约分系统,遏制司机违规取消订单、提升乘客体验。网约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比拼服务或将成为重点。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吴博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