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开拓新市场来稳固工业基本盘,并结合中山市的“四问”战略,实现从“外贸之城”向“内外双能”的转型。
"核心思路:"
稳固工业基本盘,关键在于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尤其是传统的外部市场)会使得城市经济在面临国际环境变化、贸易摩擦、疫情冲击时变得脆弱。开拓新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是实现产业内循环畅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途径,从而“内外兼修”,稳固根本。
"中山市的“四问”战略解读:"
中山市提出的“四问”(通常指: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我们要什么?我们怎么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自我诊断和战略规划框架,来指导其开拓新市场、稳固工业基本盘的过程。
1. "我们有什么? (Internal Resources & Strengths)"
"工业基础:" 中山是典型的制造业强市,尤其在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领域有深厚积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及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
"区位优势:" 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毗邻港澳,交通便利,靠近广阔的国内市场。
"产业配套:" 产业基础好,协作配套能力强,营商环境相对成熟。
"侨乡资源:" 拥有
相关内容:
在广东繸子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繸子集团”)和中山某家具公司共建的工厂里,来自海外的订单需求数据,正在云端设计平台、供应链协同系统快速汇聚。数天后,这套融合了客户个性化设计的柜体将完成生产,通过跨境物流专线发往海外。
这是繸子集团打造的“跨境电商+全流程智造”模式的日常场景,也是中山这座外向型工业城市转型的缩影。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中山制造业占GDP近五成,外贸依存度长期位居全省前列。今年来,面对全球市场波动与产业转型压力,这座城市正以“产展销”协同发力,推动“外向型”底色向“内外双能”形态转变。最近公布的中山市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制造业同比增长5.0%,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广东繸子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工业外贸协同增长
“据我所知,古镇灯饰在越南市场的占比能达到90%。”进军越南发展多年,越南Ⅵ-HOME灯具批发平台负责人陈志彬见证了近十年中山灯饰人深耕东南亚市场的历程。
“有危也有机,今年越来越多老板关注东南亚市场了。”陈志彬说,他与团队搭建“越南工厂联盟”,串联50多家古镇灯厂,定制东南亚需求产品。虽然今年上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国际市场不稳,但他所在的行业联盟转口贸易及越南业务逆势增长,他也常带东南亚客户与设计师走进中山,打通内外市场通道。
中山外贸依存度接近70%,这一比例在全国排名靠前。从“三来一补”到“先进智造”,“中山货”销遍全球,成就“外贸之城”,但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显现。
外贸层面,欧美长期是主要市场,美国自2014年起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受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影响,2025年1-6月,中山对美国市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6%,同比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
而在工业层面,不少企业仍依赖传统渠道,自主知识产权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一问题也在数据上得到体现。虽然今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4%的增长,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3.0%。
“开发东南亚市场要更有耐心。”陈志彬认为,美国市场利润空间更大,这也是企业曾争先进入的原因。但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下,转向已成为中山外贸企业的必然选择。
“中山造”重新“链全球”
面对发展短板,中山外贸企业快速切入新的突围路径。新市场开拓是其中一个方向。今年上半年,中山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转变。
今年第一季度,欧盟(110.8亿)取代了美国(109.8亿),成为中山在进出口方面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也在扩大。上半年,中山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5.3%,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增长13.5%。
在市场力量的基础上,中山为外贸企业转向不断“加柴添火”。一方面,中山以渠道拓展为方向,帮助外贸企业稳份额,包括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细分专业国际展会链接全球需求,联动长三角等举办“中山外贸优品”巡展,推动“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深耕内需,另一方面,引导电商集聚区差异化发展,支持东区、古镇等结合灯饰、小家电等产业特色,搭建内外贸联动电商渠道,为企业稳订单提供支撑。

中山港货运码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此外,在政策方面,上半年中山出台“稳外贸十五条”,将通过百场供需对接、数字化赋能等手段,支持企业加快拓展国内外市场。同时,配套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组合港”等举措,为企业降本增效。
趁着这次外贸变局,中山还正在推动外贸企业增强“内核”。中山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173家外资研发中心转型为“研发+产销”综合基地,并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以繸子集团为例,其推动定制家具产业带与跨境平台融合,不仅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更让“中山造”在全球分散化需求中找到新空间、新优势。
【观察】
稳工业拓市场,“中山舰”破浪双循环新航道
全球市场风高浪急,中山工业却显露出韧性。今年上半年,中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增速双双跑赢全省大盘。这座制造业占比近GDP五成的城市,正以产展销协同之笔,为“外向型”底色注入内外双能的新质态。
稳工业,以智造升级再造产业生态。根据《中山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占全市制造业企业总数10%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贡献了15%的专利申请量、18%的营业收入和36%的研发投入。这表明,提升企业创新含量刻不容缓。为此,中山正以“链式改造”重塑产业筋骨:龙头企业以数字化能力反哺产业链,政府则以政策红利激活转型动能。未来,中山要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圈层,亟需构建“创新链-服务链-数字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中山市德必胜玩具有限公司展厅里展出各式各样的娃娃产品。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拓市场,用文化适配打开新蓝海。有学者曾提到,中东偏好伊斯兰文化色调,拉美需要西葡语包装——“文化数据库”,正是打开新兴市场的密码。在实践中,中山企业芯宏科技借非洲留学生拍摄本土化内容,以“TikTok引流+线下门店”撬动新市场;德必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搪胶毛绒玩具凭定制化产品在东南亚逆势增长。当“跨境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中山货架正从欧美主航道转向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海域。
破浪前行的“中山舰”,正驶向内外双循环的新航道。
策划:张培发
统筹:雷海泉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作者】 林雨萱;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