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屏自研成风,昔日王者康宁消失,真被取代还是另有隐情。

国产手机屏幕自研的趋势确实非常明显,并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以康宁(Corning)为代表的传统屏幕玻璃巨头,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是否意味着康宁被彻底取代,或者背后另有隐情,情况要更复杂一些。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国产手机屏幕自研成风的原因和表现:"
"供应链安全与成本控制:" 手机厂商为了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以及进一步优化成本,纷纷投入资源自研屏幕技术。从屏幕整体(包括触摸屏、显示面板、玻璃盖板)到关键材料(如液晶、发光材料、玻璃基板),都在逐步实现国产化。 "技术突破:" 以京东方(BOE)、华星光电(CSOT)、天马(Tianma)等为代表的国内屏幕企业,在OLED、LCD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质量和性能逐渐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国际水准。例如,BOE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OLED屏幕供应商之一,并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半导体和显示产业自主可控,为国内屏幕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2. 康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变化:"
"曾经的王者:" 康宁作为全球显示玻璃领域的领导者,其大猩猩(Gorilla)玻璃长期

相关内容:


最近看手机发布会发现,小米出了龙晶玻璃,华为搞出昆仑玻璃,荣耀叫金刚巨犀,魅族喊泰坦玻璃,各家都在给自己屏幕材料起名。以前发布会上必提的康宁大猩猩玻璃,这两年居然没人提了。好像这公司都消失了似的,但查资料才发现人家不仅活着,去年还赚了不少钱。

康宁从1970年就开始做光纤,给苹果造过屏幕材料,现在业务早就不只是手机玻璃。他们刚出了新一代陶瓷盖板,三星新旗舰要上,苹果也在跟他们合作研发面板。但手机厂商为啥不提了?因为屏幕耐摔这事现在谁家都不差,小米测试说自家材料比康宁硬度还高,华为昆仑玻璃能从十米高摔不碎。

其实康宁早就不指着手机屏幕赚钱了。去年财报里最赚钱的是光纤光缆业务,占收入三分之一。全球铺了50亿公里光纤,足够绕地球一万两千圈。国内公司虽然也在做光纤,但康宁靠着先发优势一直稳居第一。

国产手机转自研主要有俩原因:一是技术赶上来了,能自己造又便宜;二是现在手机卖点太多,屏幕耐摔已经不是稀罕事,反倒不如电池续航之类好宣传。但康宁也没闲着,除了手机玻璃还在搞航天材料、半导体基板这些高端领域。

康宁现在五个部门里,特殊材料部门只占营收的14%,手机玻璃就更小头。他们跟奥特曼搞AI基建,给数据中心提供光纤,最近还在推汽车显示屏玻璃。所以国内厂商用不用他们的屏幕材料,对康宁影响其实不大。

现在看手机发布会,屏幕材料成了厂家秀实力的配角。有人觉得国产玻璃比康宁强,有人说是噱头,但至少说明咱自个儿能搞材料了。康宁的事儿,与其替他们操心,不如看看下个月红米的新机用啥新材料。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