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和滴滴先后上线的“多人拼车”,实现起来要面临哪些问题?

Uber和滴滴先后上线的“多人拼车”服务,旨在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出行成本,满足部分用户的拼车需求。在实现这一服务的过程中,它们需要面临并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商业目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之间找到平衡。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问题:
1. "技术系统复杂性与匹配效率 (Technical Complexity & Matching Efficiency):" "动态匹配:" 需要开发强大的算法,能够根据乘客的出发地、目的地、时间、价格敏感度、乘客评分、司机偏好(如服务区域、车辆类型)等多种因素,实时、高效地匹配乘客和司机。这比点对点的单一订单匹配要复杂得多。 "路线规划:" 拼车需要考虑所有乘客的路线,找到一个对所有人都相对最优(或至少可接受)的路径,而不是简单地从A到B。这需要更复杂的路径规划算法,以最小化总行程时间或距离,同时满足各乘客的上下车点。 "系统稳定性:" 高峰时段或特定区域,系统可能面临巨大的并发请求,需要保证匹配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避免用户长时间等待或系统崩溃。
2. "用户体验与公平性 (User Experience & Fairness):" "等待时间:" 拼车通常需要等待,且等待时间可能比出租车或点对点专车更长。如何

相关内容:

如果最近你有用滴滴快车叫车的话,不难发现,你可以用快车拼车了,是的,这是滴滴快车在稳定运行了6个月之后推出的新的出行功能。12月1日,滴滴的“快车拼车”正式上线了。

拼车有什么好处?在滴滴专车运营负责人孙枢看来,拼车的好处不仅一个,拼车不仅提高了叫车的成功率,为专车司机增加了27%的时薪,并且减缓了拥堵现象和降低用户出行成本。孙枢称,“我们的数据显示,拼车可以为用户降低32%的出行成本,并且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场景。”

据了解,不仅是滴滴,Uber上周也刚刚表示, 明年会在全国正式上线多人拼车业务。目前的拼车场景主要分为三种:

1,行前拼。即用户在出行前,选择快车拼车,可以以固定的价格在行驶的过程中拼到另外一位乘客。

2,顺路接拼友。用户选择拼车之后,在行进的过程中,可以接到顺路的另一位拼友。

3,拼车来接。拼车来接是第一个行为的反向运行。即选择快车拼车,在出发前司机已经接到了另外一位然后再过来接你。

根据目前滴滴已经运行的数据显示,北京、青岛、杭州、深圳、广东、成都六个城市上线快车拼车21天已经产生了650万的订单,在用户意愿调查中,南京、宁波用户是最愿意拼车的,成都、杭州、广州的用户是最容易拼车的。“从我们已经运行的数据上来看,拼车有70%的订单是重叠的。”孙枢表示。

Uber方面也曾对钛媒体表示,在“人民优步+”(Uber的拼车业务)运行最好的城市中,成都的拼车成功率高达80%,并且已经在杭州和成都两个城市达成了收支平衡。

从数据上来看,拼车无论从用户还是司机来说更加方便和低成本。然而,从个人体验上来说,似乎并不完全这样。

以钛媒体记者个人的拼车体验来说,由于算法推荐的差异,在拼车过程中,难免会形成绕路情况,这样一来,所谓的“拼车提高了效率”似乎就不一定是对的了。“20分钟的路程走了50分钟,太浪费人生了。”一位朋友体验后这样吐槽道:

“感觉不太公平,后上车又先下车的人比较合算呐,第一个上车的人就绕啊绕…拼车是系统自动派单,没法拒绝,司机不能抢单…早高峰接单就为了挣个补贴。”

此外,据了解,钛媒体此前报道过的创业公司“嘀嗒拼车”,最初的产品形态就是分为“多人拼车”和“一对一”拼车,然而正是因多人拼车用户需求和效率难以平衡放弃了“多人拼车”这个产品。即使是已经有了一定用户规模的滴滴,仍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那么多人拼车到底难在哪里?根据滴滴和Uber的多人拼车方式,司机一趟路程最多可以拼两单,每组乘客人数上限2人,两单乘客最多4人,采取一口价方式。

这种拼车和原有快车或顺风车相比,从司机“一对一”变为了“一对多”,因此拼车受制的原因不仅仅是用户需求,更考验出行平台对于算法的准确程度

首先,是用户需求和规模。当用户规模达到了一定的峰值,有足够多的拼车订单需求产生,才能够更好的将相似的路线进行匹配。对此滴滴战略副总裁朱景士也对钛媒体表示,规模是拼车业务的基础,因此,滴滴目前也只是在用户出行需求较大的14个城市进行了推出。

其次,地理位置和城市路况的考量至关重要。尽管滴滴和uber在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已经有了规模化的拼车业务,但是将其复制到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并不容易。以北京为例必须要考量城市交通状况和拥堵时段。此外,进行拼单时,不能单纯的以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路面距离为标准,必须考虑交通拥堵、环路等影响实际行使距离的因素。

最后,大数据和算法的积累。在拼车的情况下一般是派单模式,因此,对于平台的算法和路线推荐的要求较高。在初期不能形成规模和算法积累的情况下,绕路、效率低等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都会出现。

这是对算法和规模要求都非常高的事情,滴滴和uber的双方负责人都这样对钛媒体表示。“当然这两者,无论是规模还是算法,都是永远演进的,没有一个完全的点可以说做到最好,都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朱景士说道。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