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酒企与电商平台关系的产业观察文章,探讨两者之间复杂且动态的“相爱相杀”关系:
---
"产业观察|酒企与电商平台间的“相爱相杀”何时休"
近年来,中国酒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中线上渠道的崛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各大酒企纷纷布局电商,而以天猫、京东、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也视酒类为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双方的关系呈现出既紧密合作又充满博弈的“相爱相杀”态势。这种关系模式何时能走向更健康、更稳定的平衡,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爱”的一面:互利共赢的驱动力"
1. "渠道拓展与效率提升:" 对于众多酒企,尤其是中小酒企而言,电商平台提供了一个触达全国消费者、突破地域限制的低成本、高效率渠道。品牌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获得曝光,实现销售转化,尤其是在传统线下渠道难以覆盖的区域。
2. "流量红利与精准营销:" 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强大的流量分发能力。酒企可以通过付费推广(如直通车、钻展)或参与平台活动,精准触达潜在消费者,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效率。对于新兴酒企或品牌,电商平台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起跳板。
3. "消费习惯变迁的必然:"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年轻一代消费力量的崛起,线上购物
相关内容:
不久前,又有酒企和电商平台“闹掰”了。两家头部白酒企业称,双11平台促销期间,消费者通过优惠叠加后,产品的成交价格比官方旗舰店更便宜,先后发布公告要跟电商平台“算账”。
双11前后,在泸州老窖京东自营旗舰店内,双瓶装52度500毫升国窖1573产品预估到手价为1958元,单瓶售价已经低于千元,低于其建议零售价。

“贵司近期多次低价销售我司产品,对市场价格、物流秩序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我司品牌价值和产品价格认知。”暂停合作函中这样说。据了解,白酒品牌的千元价格带是非常敏感的底线。近两年泸州老窖曾多次停货、提价,就是为了把控价格体系。
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商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酒企来说,这却是一桩“麻烦事”,这意味着要直面新旧渠道之争。不过,如果酒企要实现长远发展,还得好好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捋一捋。
事实上,酒企一直未深耕电商渠道,以电商的代表的线上渠道销售业绩仅占总营收小部分。根据艾媒咨询消费者调研数据来看,中国白酒消费者购买渠道主要为酒类专营店(73.2%),其次是超市百货(46.5%)、烟酒店(46.2%)。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传统销售模式影响,线下终端仍是酒类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传统的经销体系仍处于强势地位,但作为后来者居上的电商平台明显更贴近年轻消费者,未来前景看好。电商平台依靠自身优势将高端白酒价格拉下来是有利于销量的,酒企与电商平台“掐架”不过是为了平衡经销商利益,保护渠道价格体系,并非真正“绝交”。
其实,白酒企业与电商间“掐架”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4年,电商低价促销惹怒了多家酒企,茅台、五粮液、郎酒以及剑南春等纷纷公开发文声讨,火药味十分浓。事情的后续也在预料之中:即便磕磕绊绊,双方仍是一路随行。
从长远看,这些年来,线上渠道是中国白酒品牌增速最快、能盈利、且规模巨大的渠道。这样的渠道是白酒品牌乐于合作,且会长期合作的渠道。
今年,线下白酒代理商集体经历“滑铁卢”,但这不能让电商平台“背锅”。高端白酒的线下建议零售价基本为摆设,溢价销售久为消费者诟病。可喜的是,酒企对传统的经销模式进行持续变革。
酒企也持续在新兴渠道上发力,如泸州老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五流贯通、多码关联"工程,不断提升营销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端白酒茅台推出自建电商平台“ i 茅台”。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短期来看酒厂和电商平台存在一些纠纷,但白酒厂商和电商平台,未来还是以合作为主。酒企需要更多的探索,才能维护好与电商平台、经销商三方关系的平衡。
【记者】黄晓韵
【作者】 黄晓韵
南方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