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收视率(Rating)是一个衡量电视节目在特定时间段内被观众观看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和来源通常涉及以下步骤和参与方:
1. "数据收集机构 (Data Collection Agency):"
在中国,最主要的收视率数据提供商是"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CMM)",其品牌名为"CSM" (China Statistics Media)。过去还有尼尔森(Nielsen)等国际机构,但CMM现在是中国市场的主导者。
这些机构负责设计、实施和收集收视率数据。
2. "样本家庭/个人 (Sample Households/Individuals):"
收视率不是统计所有观众的,而是基于一个"代表性样本"来计算的。
CMM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如随机抽样、地理分布均衡等)在全国范围内(或特定区域,如省级)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人户"。
每个样本人户通常会安装一个"电视收视率测量仪 (Set-Top Box Meter)"。这是一种像小路由器一样的设备,通常连接在电视和机顶盒(如果有)之间。
有些较新的系统也可能直接在电视机或智能电视上安装应用程序来收集数据。
3. "测量仪如何工作 (How the Meter Works):"
"自动记录:" 收视率测量仪会"自动、连续地"记录所有连接电视的频道切换
相关内容:
电视剧的收视率是通过专业的收视率调查机构,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和数据收集技术统计得出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如下:
一、样本户的选取
- 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机构(如中国的索福瑞(CSM)、美国的尼尔森(Nielsen)等)首先将目标人群(如全国或某地区的电视观众)按地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职业等维度分层,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例如,中国的收视率调查样本户通常覆盖全国约 10 万户家庭,覆盖城市和农村,不同省份、城乡比例与实际人口结构匹配。
- 样本户设备安装
在入选的样本家庭中安装收视记录设备,主要有两种:
收视仪(People Meter):连接电视机,自动记录家庭成员观看的频道、时间,部分设备需观众按遥控器上的个人 ID(如输入年龄、性别),精准记录具体观看者。
日记卡(Paper Diary):较传统的方法,由家庭成员手动记录每天观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适用于未安装收视仪的地区或补充数据。
二、数据收集与记录
- 实时记录
收视仪实时捕捉电视信号,每 1-3 分钟记录一次观众是否在收看某频道(精确到秒级),并通过网络或数据传输模块回传至服务器。日记卡则需人工回收,由调查机构录入系统,时效性较低(通常延迟 1-2 天)。
- 排除无效数据
剔除异常数据(如设备故障、长时间静止频道等),确保数据有效性。
三、收视率的计算
- 基础公式:收视率 = (观看某电视剧的样本户数量 / 总样本户数量)× 100%
例如:总样本户为 10 万户,其中 1.5 万户在某时段观看了某电视剧,则收视率为 1.5%。
- 细分指标
收视份额(Share):某时段观看该电视剧的样本户,占同时段所有正在看电视的样本户的比例(反映竞争情况)。
观众构成:按年龄、性别等细分群体的收视率(如 “25-45 岁女性收视率 3.2%”)。
平均收视率:全剧每集收视率的平均值;
单集收视率:每一集的实时收视率(可能因剧情起伏波动)。
四、现代技术与挑战
- 跨平台测量
随着网络视频(如爱奇艺、腾讯视频)和流媒体(如 IPTV、OTT)的普及,传统收视率已扩展为 “融合收视率”,纳入网络播放量(需区分 “点击量” 与 “有效观看时长”,通常要求观看超过一定时长才算有效)。
例如:某些机构将电视直播、时移回看(如回看昨晚的电视剧)、网络点播合并计算,形成 “全域收视率”。
- 数据造假争议
由于收视率直接影响广告定价、剧集采购和演员商业价值,存在少数制作方或播出平台通过 “刷量”“买收视率” 等方式造假,需调查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如 IP 地址监测、用户行为分析)识别异常数据。
五、收视率的作用
广告商决策:高收视率的电视剧能吸引更多广告投放,广告单价(如 “每 1% 收视率的广告价格”)直接与收视率挂钩。
平台采购与排播:电视台和视频平台根据收视率评估剧集价值,决定是否续拍、重播或优先排播。
行业评估:作为衡量电视剧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奖项评选、演员口碑等。
收视率本质是基于抽样调查的统计推断,通过科学方法将样本户的观看行为映射到全体观众。随着媒介形式多样化,其定义和测量方法也在不断迭代,但核心仍是通过数据反映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