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优秀补上临门一脚」对比初代DX260,聊聊艾巴索DX260mk2

我们来聊聊艾巴索(EBANSO)DX260 MK2,并将其与初代DX260进行对比,特别是围绕“给优秀补上临门一脚”这个概念来展开。
艾巴索DX260系列一直以其在入门级桌面DJ混音器中相对出色的性能和做工而闻名。初代DX260奠定了这个系列的基础,而DX260 MK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旨在提供更精细、更流畅的体验,确实可以看作是“对优秀产品的一次迭代和精进”。
"初代DX260回顾"
"定位:" 入门级DJ控制器,主打性价比和基本功能。 "核心功能:" 通常配备两通道USB音源输入、两台CDJ模拟控制(或带有播放/暂停/搜索按钮的模拟接口)、两通道混音控制(推子、声像、EQ)、一个麦克风输入。 "特点:" 功能够用,接口相对齐全(对于初入门者),价格实惠。符合入门级用户学习基础操作的需求。 "局限:" 在操作精度、响应速度、控制感等方面可能存在提升空间。例如,推子的手感、 jog wheel的阻尼感、软件同步的精细度等,可能不如更高级别的控制器。
"艾巴索DX260 MK2:在优秀基础上的“临门一脚”"
“临门一脚”意味着DX260 MK2不是颠覆性的创新,

相关内容:

通常来讲,当产品改动未达到迭代标准、处于需要调整但又无需大改的“如改”阶段时,厂商就会顺势推出所谓的“MK2”版本。

长久以来的经验,让我对这种“MK2”版本的产品多少带点有色眼镜。无非就是处理器稍快一些、接口多上几个、要么菜单选项更丰富一点……要说使用体验上的改善那确实有,但本质上还是在挤牙膏,换汤不换药。所以当看到艾巴索一年半后推出DX260 MK2的消息时,按照惯性思维,我起初也没太当回事。扫了眼音频配置对比,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大差不差,大差不差。

这种所谓“大差不差”的观点,直到亲耳听到DX260 MK2的声音后便彻底改观了。倘若说改良前的DX260已经是一款调音完成度颇高的中高端便携播放器,那升级后的DX260 MK2,趋近完美。

从外观来看,两款设备几乎完全一致。线条繁杂、棱角分明的机身,大小一致的体积,标志性的背部边角设计,还有机器接口布局,DX260与DX260 MK2如出一辙,相似度颇高,达到了97%。那你问我,剩下的3%是什么?答案是有三个小细节略显出入:最明显的改动自然是背面新增的"MK2"型号标识,这点一目了然。其次是配色方案的调整,与原版DX260采用的枪色铝合金边框配黑/白色背板相比,MK2版改用了银色边框搭配银白/银蓝色背板,让原本沉稳的外观更显优雅高级了一些。

第三个改动最不起眼,若不特地指出,可能多数用户都不会察觉:原版DX260的旋钮内圈是有条状纹理的,而DX260 MK2上的旋钮内圈纹理改为镜面,光滑了起来。从设计一体性上来看,原先DX260背部左上角区域的设计略显“用力过猛”,密集的元素堆叠在一起很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重心失衡,简化处理后,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视觉平衡效果。

升级版的直观感受,首先体现在了更流畅的操作系统上。去年五月份DX180的上市,标志着艾巴索终于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高通骁龙660时代,正式迈入骁龙665时代,而初版DX260则遗憾地倒在了黎明前,不幸地成为了品牌历史上最后一款搭载660芯片的产品。所以这次的MK2版本就将这个遗憾进行了弥补,换装了性能更强的骁龙665芯片,系统版本从前代的安卓11跃升至安卓13,存储容量也从64G倍增到128G,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我实际使用下来看,无论是运行安卓系统还是切换至纯音模式,均非常流畅。

另一处操作上的改动,来自艾巴索自带的音乐播放软件“Mango”,其版本从DX260上的【3.6.5】更新到了现在的【3.9.10】。UI设计上的细微变化自不必说,在操作交互方面,旧版Mango支持在主界面通过左右滑动切换至「所有歌曲」及「设置」菜单,而新版必须点击相应图标才能跳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触率。其次是优化了导航逻辑,原先在「所有歌曲」菜单中,左上角按键被设置为返回键,但从操作逻辑来看,左侧按键理应执行向左侧层级移动的功能,设置为返回其实不太符合操作惯性。因此新版将其调整了一下,原先的返回功能改为了跳转至更左层级的「音乐」总览界面。最后,在「设置」→「显示设置」里,新增了一个【自动获取封面和歌词】的选项。这对没有整理音乐标签习惯的用户来说会很方便。

而音频配置方面,DX260 MK2继承了DX260所有硬件规格和技术参数。不论是信噪比、动态范围、THD+N、输出功率,乃至所有的音频硬件,至少从纸面数据上看,均被全盘保留了下来。

初代DX260刚问世时,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艾巴索在便携播放器里一口气塞进了八颗Cirrus Logic CS43198解码芯片。虽说这款DAC本身就以低功耗、散热优、稳定性好著称,很适合多颗并联使用,但在巴掌大的空间内堆砌到如此数量的做法确实是头一回见。为了充分释放这八颗芯片的全部实力,艾巴索自研的第二代FPGA-MASTER架构功不可没。这套音频主控方案直接调用SOC的音频数据进行重组处理,同步生成全局时钟信号,既能显著降低多DAC协同工作时的随机失真问题,又巧妙地平衡了不同芯片间的个体差异。但当时不少发烧友仍然保持怀疑态度,如此堆料之举,到底是为了制造噱头徒增能耗,还是真正出于技术上的考量?事实胜于雄辩,艾巴索不仅敢堆料,擅长堆料,更能把好料堆出精髓,初代 DX260 在市场上的骄人战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得益于八颗DAC的加持,再配合上艾巴索最初为其设计的调音,上代DX260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中频密度的显著提升,某些方面的水准甚至超越了DX300。而且中频的结像也十分凝聚,力量感爆棚。不过平心而论,从调音整体完成度来看,上代DX260的调音距离完美,还差上那么个临门一脚。

所谓调音完成度的高与否,我们需要从多个纬度去进行评判。比如整体细节有没有处理到位,不必要的毛刺齿音有没有消除,声场开不开阔,器乐定位准不准确,微动态细不细腻,大动态压不压缩,等等等等。还有一点,高完成度的调音会确保音频中各频段分布合理且衔接优秀。初代DX260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做到了高水准,但频段的分配还是太个性了点。

具体来说,为了增强中频的凝练感,初代DX260将大部分密度集中在1kHz附近,同时2kHz及以上频段的密度与增益被明显弱化。这种频段密度与增益的短距离大幅度起伏会引发听觉的遮蔽效应,本就偏弱势的高频会被突出的中频进一步掩盖。除此之外,低高频的纵向声场也更向脑后靠,中频则向前突出,听起来有点像“高鼻尖深眼窝的外国人”的轮廓一样。这种调音风格在处理以人声为主的曲目或部分乐器时,确实能增强韵味和实体感,但同时也使调音风格更具针对性。

所以到了DX260 MK2上,首要就是对全频段密度与增益进行重新分配。正所谓堵不如疏,有时适度做减法反而可能带来更好的声音表现。艾巴索刻意降低了前代产品在1kHz附近过剩的密度与增益,然后将腾出来的密度调配补充到中高频及过渡区域,同时对这部分频段进行了合理的增益提升。这一调整使得整体频段过渡更加自然柔和,原先纵向结像点偏后置的频段也重新被支撑回了面部附近,各个频段的分布也会更加协调。所以当你比较二者时就会发现,DX260 MK2对不同音乐类型的掌控力更运筹帷幄,与各类耳机的匹配度也变得更为普适。

改变不意味着非要大刀阔斧,也可体现在分寸之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声音在中高频段的表现力,DX260 MK2将垂直声像略微上移,将主要突出的频段从1kHz调整至2kHz附近。这种调校一方面符合人耳偏爱高频的生理特性,更容易讨人喜欢,另一方面高频增益的增强能让中低频表现更加清爽干脆,因此感受起来DX260 MK2的信息量是得到了一定提升的。若用来聆听管弦乐,那此处的改动会变得更加明显。以长笛、小提琴为例,本身这类乐器就音色明亮,初代DX260上对于高频的克制与保守反而会使其显得略微发暗,延伸也稍有不充分。而到了DX260 MK2这里,一方面强化了高频亮度和延展性,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空气感,所以更可以优秀地还原这些乐器的细腻质感,反馈到管弦乐时也会展现出更加明显的金属光泽。

根据惯性思维推断,高频表现力如此增强,那低频表现力是不是会相对应削弱呢?所以我讲,你不能用惯性思维去看待艾巴索的这款非惯性产品。因为整体上的框架并没有被改动,因此在提升高频表现的同时,初代DX260上的优点丝毫没有被削弱,鼓点依旧动感十足,依旧干净有力,低频表现始终保持着清晰完整,而且因为密度与增益的重新分配,低频过渡到中频时出现的一些衔接反倒被补充地更加自然了。细节方面,中低频的质感与厚度表现基本一致,但是DX260 MK2增加了一丢丢中频的柔顺度,减少了点颗粒感,因此听人声的时候会感觉更水润、更加顺滑;其次得益于高频的补足,使用MK2聆听同一人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时,歌手的声域会表达的更宽阔,更能营造出具有空间感和厅堂感的临场体验。所以,当你使用DX260 MK2听人声的时候会惊喜的发现,不但男声演绎的实力没有被削弱,反而女声的演绎却变得更好了。

而种种的改动,加上机器本身中正还原音染不多的声底,配合走向差异显著的数字滤波器,使得DX260从原先更偏向于流行音乐走向的播放器,在聆听大编制交响乐的时候也具备了不错的参考价值。我更倾向于聆听交响的时候切换成「D3」(短延迟锐滚降滤波器)模式,此时会感觉整体声音的结像会更清晰锐利,微动态的轮廓也描绘得更加细致。而聆听人声的时候,可以开启「D5」(非过采样)模式。此时中频的锐利感会有所收敛,换来的是更柔和饱满的中频。如果想聆听乐器独奏,则可以开启「D4」(慢速滚降)模式,以获得更足的泛音和更好的乐器质感。

所以我讲,初版DX260像是个专精型选手,在特定场景下确实能带来更加独特的表现魅力,但整体适用性稍显局限;而临门一脚后的DX260MK2则变为了六边形战士,表现更为稳健,更加讨喜,适用面更广,同时也具备了更高的潜力上限。艾巴索这八块CS43198的全部实力,到了MK2这里也被艾巴索更深层地挖掘了出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

回到产品本质,艾巴索这次在MK2这个看似“如改”的环节确实做出了点新意。大差不差?从硬件规格到纸面数据,甚至控制力、声场表现、动态瞬态、解析力这些听感上的硬素质,MK2确实与初代保持了完全相同的水准。但透过最终的声音呈现,这实则是一个品牌对自家产品声音的重新思考与打磨,而初版缺的那临门一脚,也在MK2身上弥补了回来。艾巴索用DX260 MK2着实证明了,声音水准的提升不一定非要立足于硬件或参数的跃迁之上,有时候逆转调音思路反而能带来更惊艳的蜕变。这种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自我突破的精神,才是作为国产老牌音频厂商应有的态度。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