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斑块vs硬斑块,哪个更危险?做好3件事,血管年轻10岁!

我们来详细谈谈软斑块和硬斑块的区别以及如何维护血管健康。
"软斑块 vs 硬斑块:哪个更危险?"
通常来说,"软斑块(或称为不稳定斑块)比硬斑块(稳定斑块)更危险。"
以下是原因:
1. "不稳定性与破裂风险:" "软斑块":核心富含胆固醇和脂质,纤维帽较薄、较脆弱,常常含有大量炎症细胞。这使得它更容易破裂或剥落。 "硬斑块":随着时间推移,斑块会钙化,变得非常坚硬,纤维帽也相对较厚、较稳定。虽然它也可能导致血管狭窄,但其本身突然破裂的风险较低。
2. "引发急性事件的潜力:" 当"软斑块"破裂时,它释放出的胆固醇、脂质和炎症物质会进入血液,迅速形成血栓。这个血栓可能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中风)"。这是软斑块最危险的之处。 "硬斑块"主要问题是长期逐渐地"狭窄血管",减少血流,可能导致慢性缺血症状(如胸痛、腿痛),但它引起"突然、致命"事件的概率通常低于软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
"总结:" 软斑块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引发灾难性后果;硬

相关内容:

斑块

血管中的“定时炸弹”

一旦引爆

会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身体里为什么会长斑块?

斑块一般长在血管内壁,由脂质、钙盐等物质组成,呈黄白色,就像黏附在水管中的“水垢”,可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受阻,造成相应器官缺血,甚至导致猝死。

斑块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只有血管堵塞特别严重时,才会出现症状。

哪种斑块更危险?

1

软斑块:脂质成分占比较高,不稳定,容易破裂,一旦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会黏附到破裂的斑块部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梗脑梗等危险情况,稳住它的核心是防破裂。

2

硬斑块:纤维组织较多,质地相对较硬,虽然不易破,但会堵塞血管,导致器官发生缺血性风险。

3

混合斑块:稳定性介于硬斑块与软斑块之间,也存在破裂的风险。

哪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血管斑块?

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是为大脑供血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导致斑块较容易在此处形成。此外,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超声波探测,常作为筛查的首选方式。

如何看懂颈动脉超声报告?

无回声、低回声的斑块与强回声、混合回声的相比起来,前者更危险一些。无回声、低回声往往提示可能为软斑块,破裂的风险较大。

狭窄大于50%,意味着斑块厚度已有3到4毫米,颈动脉直径大约6到8毫米,容易发生血管堵塞。

表面毛糙,意味斑块可能已经有破裂,容易发生血栓,反之光滑、规则的斑块相对更安全。

血管内膜增厚,是斑块出现的前奏,一定要重视。

哪些因素导致血管长斑块?

三高会让血管里的斑块长得更快、更容易破裂,所以一定要好好控制。尤其是夏天,天热容易吃不好睡不香,血压血糖血脂容易波动。三高人群要勤监测,按时复查,把三高指标稳住,才有利于斑块的稳定。

哪些方法能够逆转斑块?

1

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目标值

健康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控制在3.4mmol/L以内,三高人群需要降到1.8mmol/L以下为宜;曾发生心梗、心脏植入支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人群,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4mmol/L以下。

*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之后,就能够让斑块不再生长,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甘油三酯、脂蛋白(a)非常高,也与斑块进展相关。

2

严格控制血压

高血压如果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脑梗、冠心病,血压建议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血压控制范围可适当放宽。高血压患者日常要经常监测血压,最好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

3

严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一般应控制在7.0%以下,对于一些新发糖尿病的年轻患者要控制得更严格一点,可控制在6.5%左右。

4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稳住斑块的基石。如果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经常熬夜、抽烟,血管炎症和内皮损伤就会加速斑块生长,这时仅靠药物也挡不住斑块长大,只有和健康生活方式联手,才能按住斑块生长的“暂停键”。

建议

·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 控制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取

· 保持正常的体重

· 根据身体情况,每天进行30到40分钟中等量的运动

· 睡眠充足,不熬夜

转自 | 职场健康课

来源: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