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通报论文造假案,三甲医院主任丢掉职位、被追回人才经费

科技部通报论文造假案,涉事的三甲医院主任不仅丢掉了职位,还被追回了人才经费。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再次敲响了科研诚信的警钟。
"事件回顾:"
科技部发布的通报显示,涉事人员利用伪造的数据和结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骗取了国家人才计划项目经费。 经过调查核实,涉事人员的行为构成了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伪造研究数据、篡改研究文献、剽窃他人成果等。 最终,涉事人员被撤销相关职务,追回骗取的人才经费,并被记入科研诚信档案,受到相应的惩戒。
"事件影响:"
"对个人:" 涉事人员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背负了沉重的声誉压力,其学术生涯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对机构:" 涉事医院的管理不善和监管漏洞也受到了质疑,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科研项目的申请。 "对社会:" 这起事件损害了科研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也浪费了国家宝贵的科研资源,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件启示:"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必须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完善监管机制:" 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

相关内容:

科技部网站16日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

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

每经小编注意到,在这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医院等,其中6起涉及不同高校的附属医院。

长期以来,卫生领域专家不断呼吁,应该降低论文指标在临床医生考核中的比例,一味要求任务繁重的医生分出精力生产科研成果,并不切合实际。

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

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论文买卖屡禁不止

从通报情况看,买卖论文情况仍屡禁不止。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论文买卖。通报称,上述案件涉及的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相关线索,科技部将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

通报称,案件查办过程中,相关高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对涉及本单位人员的问题严肃调查处理,不回避、不包庇,对此应予肯定。上述案件也反映出,有的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和经费管理上不履责甚至弄虚作假、乱作为,少数科研人员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诚信失守。

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科研管理秩序,严重损害了科技创新良好生态,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和科技界整体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严肃惩处。科技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将会同各地方和相关部门持之以恒抓好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目前,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对网络披露的涉嫌造假论文及网络举报的其他科研诚信案件开展调查,结果将陆续公布。

中央发文:不以外语、论文硬指标定职称

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意见》的第十四条中,明确指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建立符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在第十五条中,指出通过“注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等形式“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在第十六条中,指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一言以蔽之,全国医院都将取消外语、计算机硬指标,全科医生将不以论文评职称;学术评价将注重引进国际同行评议,不再唯SCI论。

不过这份文件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取消了论文的硬指标,就是为了让基层医生回归临床实践,进而推动我国基层医疗水平的发展;同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走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基层诊疗将成为我国医学诊疗体系的基石,这都对基层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注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临床诊疗需要证据,证据却离不开科研,取消了基层医生的论文科研硬指标,三甲医院的医生们就要担负起中国临床及科研的两块重任;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后,专业型和研究型医生们将会把科研重点更多地放在“质”上,这都对非基层医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没有统一要求后,难保不会出现越是好的医院,对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反而会越高的情况。

新华社:临床医生考核不能唯科研唯论文

2019年4月,新华社刊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的文章《临床医生考核不能唯科研唯论文》指出:

我国目前的卫生技术人才考核制度具有“唯科研、唯论文”的倾向,规定临床医生晋升职称必须要在核心期刊或SCI期刊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导致临床医生在科研方面耗费大量精力,忽视了对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需落实和深化临床医生的晋升及评审制度改革,但目前尚未建立新的、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当前实行的临床医生考核和评审制度,过度看重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以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项目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成为各大医院互相评比的一个数字和医院的“政绩工程”,忽视了临床工作能力这一基本功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诸多现实问题。

做科学研究、撰写和发表论文与临床工作一样,都是非常繁重,且需要占据大量精力的任务。这就导致大部分临床医生只能二选一,专注于临床或者科研。在当前的职称评审制度下,就产生了“主任职称、住院医能力”“万年住院医”“论文主任”等职称与能力倒置的奇怪现象。

论文至上的评审制度还导致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学术造假和论文买卖。因缺乏科研平台或临床工作繁重等现实困境,部分临床医生迫于晋升压力,选择向中介高价购买论文、篡改数据或付费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201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的涉嫌造假的107篇论文,就涉及了500余位中国医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笔者不反对医生在学科层面上有研究能力,多出成果,多发表好文章。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其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救治病人、服务患者,不可能把精力都花在论文上。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一定能写出很好文章,但是写出好的SCI论文,也未必就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临床医生的考核评审制度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主要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助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更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