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山进 M 1 蓝牙音响收音机”的评测,以刘恪宜的风格,力求展现其专业、细致且略带文采的笔触:
---
"刘恪宜作品:堪称完美!山进 M 1 蓝牙音响收音机评测"
在当今声光电产品琳琅满目的市场中,要寻觅一款能真正触动人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实属不易。然而,山进(Shinjin)的 M 1 蓝牙音响收音机,却以其近乎苛刻的设计理念与出色的综合表现,让我产生了“堪称完美”的赞叹。这不仅是一台音响,更像是一件融合了复古韵味与现代科技的精致生活艺术品。
"设计:简约而不简单,质感直抵人心"
初见 M 1,便会被其简洁大气的设计所吸引。机身采用经典的黑色哑光材质,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格调。它没有繁复的装饰,却处处透着细节的用心:无论是旋钮的阻尼感,还是按键的触感,都恰到好处,充满了机械的精妙与温度。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经典的 Hi-Fi 设备,山进显然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赋予了它现代的审美。无论是摆放在客厅、书房,还是卧室,M 1 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空间的点睛
相关内容:
最早听到山进MASTER M1的消息,是在今年的四月份,任兄说:终于可以听古典音乐了。我偷偷笑了,心里表示抗拒:一个Trio全频喇叭,就能上天?我表示好奇,再好声音权当耳朵收货才算真切。

收到山进M1是在一个多礼拜以前,我的学生正在面临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忙着为他们释解压力,而撇在一边的山进M1,待在宿舍的柚木桌上就这样一直冷落着。今天早上,微热的阳光从幕帘的左侧伸入进来,在山进M1旁投射一抹温柔的亮光,仿佛成了这一切情景的主角,这时候才觉得该给它写点什么。

说其外观,与早先的莫扎特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升级改造,哪怕以挑剔的发烧友眼光打量,也很难挑出工艺上的问题。四块胡桃木拼接,不仅增加了颜值分,配合研发的新单元,还能获得更为醇厚温暖的声音。胡桃木的拼接最易产生色差,山进M1四块胡桃木面板,简直浑然一体,观感极美,若是有幸遇上极富动感的纹路,那可算是上好的藏品了。

左侧的调谐旋钮和下面两个功能旋钮,改成滚花纹理的金属旋钮,质感绝佳,一体感更强。如果没记错的话,背光亮度似乎有意减弱了一些,既能查看频率,又能兼顾省电。其拉丝面板泛着金属光泽,肉眼观察,实在无法判断什么材质。只是这次的Lo设计有些狰狞,有意表现电波运动的造型,但我个人觉得不如第二版M的圆润耐看。香槟色的金属网罩,侧看呈现灰白色调,真面凝视倒无视觉上的不适。


至于背面的功能不必过分夸大宣传,Micro-USB升级成Type-C插口,无非为了充电更为方便,算不上新颖。电池续航在原30H基础上增加了2H,相对第一版并而言未达到质的飞跃,但是32小时的续航,在所有迷你且以音响著称的收音机中,称得上王者,无论在蓝牙还是AUX输入情况下,功能增强了约2倍,的确能带来能感知的利好。




山进M1的接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居高楼,稍加调动,庐州城内的调频广播尽收耳底,不差于专业收音机的接收能力。但是,由于房间屏蔽信号较强,移至浴室,一些县城的信号便产生噪音。一些朋友埋怨山区的接收电台很少,盖因调频电台的信号覆盖较少所致,不能怪责设备本身。DSP芯片处理信号的最实用的好处,便是能轻松分离1-2MHZ差别的电台而不产生干扰。玩过很多老机,虽说声音更具温和醇美,但是调频信号的选择性是非常差的,譬如八十代的名机索尼80W和S30,在今天城市电台的拥挤的环境下接收,真是麻烦不少,稍弱的电台,便全程伴随镜像电台或邻近信号的干扰,收听乐趣大大折扣。山进M1,接收过程明明白白,无需任何担忧。

以我的看法,山进M1接近完美的做工,经典的外观,便捷的接收,出色的声音,超长的续航,优雅的配色......能将多种元素集为一身的,恐怕难以找到了。如果套用当年德生某款标志性的产品广告,可云:勇敢挑战市面同类任何一台音响收音机。是为个人体会,可供笑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