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还不上被催债 网络广告称能延期还?揭开黑灰产业链

我们来谈谈这个令人担忧且复杂的问题:贷款还不上被催债,以及网络上声称能“延期还”的广告背后可能隐藏的黑灰产业链。
"网络广告声称能延期还?—— 警惕陷阱!"
当你因为经济困难,贷款无法按时偿还,收到催收电话或看到网络广告,声称可以帮助你“延期还款”、“停息挂账”、“债务重组”甚至“注销债务”时,"请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这些广告往往是"诈骗"的诱饵,其目的不是真的帮你解决问题,而是:
1. "骗取高额费用:" 他们会以“手续费”、“中介费”、“管理费”、“过桥费”等各种名目,向你收取高额费用。一旦收到钱,他们可能就消失,或者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 2. "提供虚假承诺:" 承诺帮你与银行或贷款机构协商,但实际上他们通常没有官方授权,也无实际协商能力。他们只是空口承诺,让你放松警惕。 3. "泄露个人信息:" 在你提供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贷款合同等)进行“操作”时,这些信息可能被泄露,用于其他非法活动。
"贷款还不上,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面对贷款逾期和催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 "保持冷静,核实信息:" 不要被催收的压力吓倒。核实催收方是否为官方机构

相关内容:

法治在线丨贷款还不上被催债 网络广告称能延期还?揭开黑灰产业链

短视频平台上,一些自称是律师的博主,声称可以给那些信用卡、网贷逾期的欠债人提供服务,帮他们办理延期还款,免除部分利息等业务。浙江的姜先生相信了对方,困扰他多时的债务问题真的能被解决吗?

几年前,浙江余姚的姜先生开了一家公司,做着汽车油漆喷涂的生意,然而,这些年因行情不好、经营不善等原因,他的公司逐渐被市场淘汰了。

姜先生说,当初开公司时,因为缺少启动资金,从银行和网络平台上贷了款,如今公司倒闭了,没了收入来源,债务如何偿还让他十分发愁。每到还款日,那些催债电话更让他难以应付。在这期间,姜先生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了一则帮助解决债务问题的咨询广告,“能够延迟还款,宣传可以应付催收”。

自称专业法务 可解决还款困境

通过平台上的信息,姜先生加上了对方好友,对方自称是一家咨询机构的专业法务,可以帮他解决还不上贷款的困境。起初,姜先生并不是很相信,于是他根据对方提供的地址,亲自去了位于绍兴的公司面谈。

亲自到公司面谈 解除了疑虑并签下合同

在与姜先生沟通的过程中,这名工作人员也在不断接打电话,听对话的内容,像是在处理其他客户的债务问题,比如接到催款电话后,应付说现在没有钱过段时间会还,这让姜先生逐渐增加了对这个公司的信任。

随后,这名工作人员给姜先生提供了一套可以延迟还款的方案,并表示可以把催款的电话转到他们这边,由他们来沟通应对。在谈好服务费用后,双方签订了合同。

姜先生:他给我弄了一个资料,延期两年还款,催收电话转接到他那里,由他来冒充我应付几个平台。我第一次付了1000元,后来每个月给他一点。

从那之后,姜先生就再也没接到催还款的电话了。在他眼中,这家公司确实帮他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还债难题,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伪造文件虚构证明 骗取延期还款

就在姜先生暗自庆幸债务问题得到解决时,浙江绍兴警方却锁定了帮姜先生解决债务的这家公司,原来警方接到举报称,有人利用虚假证明来逃避债务,而这一违法行为的实施者正是这家公司。

在调查中民警很快发现,这家咨询公司负责人杭某存在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嫌疑。他上传了大量的虚假凭证到债务平台,包括大病医疗的证明,以及其他贫困证明等。

杭某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银行或贷款机构与贷款客户之间存在纾困政策和协商机制,如果客户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意外情况,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后,可以和银行或贷款机构进行协商,视情况考虑延期还款或免除部分利息的政策。而杭某等人伪造了这些文件,就是为了帮助客户逃废债,并以此牟利。

杭某等人无中生有地伪造医疗证明、贫困证明,并拿着这些假文件和贷款机构谈判,骗取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政策。成功后,他们便会向债务人收取报酬。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杭某等人会在互联网上投放短视频,以夸大的宣传话术引流。

所谓法务并不具备相关从业资格

在网络平台上以资深法务身份示人的杭某,其实并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或律师从业资格。杭某交代,他通过网络联系卫某等人,以每份证明20元到50元的价格,让他们伪造相关医院大病证明、政府街道出具的困难证明、收入证明等资料。经过进一步调查,公安机关共抓获10余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警方调查发现,这伙犯罪嫌疑人利用了债务人焦虑、投机取巧的心理和信息不对称,编织了一条逃废债完整产业链。不仅制作、上传虚假凭证,还编造虚假政策信息,利用虚假信息诱惑、欺骗债务人。

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民警洪利达提示,停息挂账、延期还款、减免费用这一类宣传广告,都是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以变换概念的形式引诱债务人签下合同。

2025年4月,杭某因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其他涉案人员也均被判处刑罚。经核查,在这起案件中因为伪造文件而获得纾困政策的债务人,也都取消了相应的政策。

记者发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宣称能帮人解决债务问题的短视频并不少见,内容常写着“还不起钱别怕”“专业律师帮你和平台沟通”等宣传语,专家表示,要警惕这些宣传背后的风险。

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黄韬:借款人不要轻信所谓中介提供的各种法律之外的承诺。这非但不能解决自己的失信问题,反而会增加失信成本。

平台对内容传播负有监管审核义务

在某社交平台上查询后发现,“欠的先别还了”话题有4415万多篇笔记;“欠钱超过3年就不用还了吗”话题有106万多篇笔记。专家表示,平台对于这些内容的传播也负有监管、审核的义务。

逃废债黑灰产业,对债务人而言,花了钱也无法解决债务问题,甚至还面临身份信息泄露等风险。而犯罪嫌疑人利用金融机构给一些特定债务人的政策,虚构或伪造材料,进而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黄韬:这个所谓的中介,滥用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流程,伪造材料,人为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用成本。这损害了金融机构资产的安全性,严重的话,损害了国家对金融的系统性的风险控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