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得非常对!"123456" 确实是网络上最常见、最容易被猜到的密码之一,使用这种简单密码进行支付密码设置,"风险极高"。
"为什么 123456 风险大?"
1. "极易被猜测:" 这是默认密码、新手设置密码、甚至儿童都会想到的组合。
2. "数据泄露常见:" 很多数据泄露事件中,大量用户会重复使用同一个简单密码,黑客很容易通过泄露的密码列表进行尝试。
3. "暴力破解:" 即使没有被直接猜到,黑客也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暴力破解,尝试所有可能的简单组合,123456 是首选目标。
4. "盗刷后果严重:" 支付密码一旦被破解,可能导致银行卡、支付账户内的资金被迅速转移,造成财产损失。
"如何设置更安全的支付密码?"
请一定避免使用:
"个人信息:" 姓名、生日、手机号、身份证号、地址等。
"常见密码:" 123456、password、qwerty、admin 等。
"连续或重复数字/字母:" 如 1234、abcd、1111。
"简单替换:" 如 P@ssw0rd、ziyou123。
"推荐的安全设置方法:"
1. "长度足够:" 设置至少 8 位或更多。
2. "
相关内容:
近日,烟台公安破获的一起盗刷案件令人警醒:一个15人犯罪团伙专门瞄准使用"123456""生日""身份证号"等简单密码的用户,非法获取账号信息后轻松破解密码,盗刷账户资金,多名受害者损失近万元。

这个案件撕开了当下普遍存在的"密码安全漏洞":当我随机询问身边13位亲友同事时,竟有2人直接使用"123456"作为支付密码,理由是"复杂了记不住";还有2人用家人生日、1人用身份证号当密码,他们觉得"独一无二更安全"。殊不知,这些密码在犯罪分子眼中,就像贴了"欢迎光临"的家门钥匙。

更令人忧心的是"密码懒惰症"已成常态:数据显示59%的人所有账户共用同一密码,42%的90后用恋爱纪念日做支付密码。这就好比把家门、车门、保险柜的钥匙都串在同一把钥匙上,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个人信息泄露更是让风险雪上加霜。从快递单到火车票,从信用卡账单到公共WiFi,无处不在的信息泄露渠道,让犯罪分子能轻易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再配合简单密码,盗刷如同探囊取物。

守护账户安全,其实只需做好这几点:设置高强度密码,组合数字、字母和特殊符号;定期更换密码,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码;慎用"免密支付",及时移除不常用的第三方授权;妥善处理含个人信息的单据,涂抹关键信息后再丢弃;警惕"00""+"开头的境外来电和未知号码,公共WiFi下不登录支付账户。

密码虽小,却是资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父母那辈总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在数字时代,这句老话依然适用。别让图方便的惰性,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现在就拿起手机,检查你的支付密码,给账户加上一道真正的安全锁——这或许是今天最值得做的"小事"家人们们千万要警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