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些短信和电话别慌!教你3招辨真假,轻松应对不踩坑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短信和电话,其中不乏一些诈骗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伪装得非常逼真,让人难以分辨真假。但是别担心,下面教你3招辨真假,轻松应对不踩坑。
"第一招:核实发件人信息"
首先,我们要看发件人的信息是否真实。对于短信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核实:
1. "官方渠道查询":如果短信声称来自银行、政府机构或其他官方单位,我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进行查询,确认其真实性。
2. "联系人对比":如果短信声称来自我们认识的人,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对方,确认短信的真实性。
3. "号码归属地查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机应用或网站查询短信号码的归属地,判断其是否与我们认识的人或官方机构的归属地相符。
对于电话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核实:
1. "官方渠道查询":如果电话声称来自银行、政府机构或其他官方单位,我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进行查询,确认其真实性。
2. "挂断重拨":如果电话声称来自我们认识的人,但对方的话语或情况有些可疑,我们可以挂断电话后,通过官方渠道或联系人信息重新拨打电话,确认对方的真实性。
3. "注意
相关内容:
最近总有人问我,手机上收到些催款短信、陌生电话,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是真是假,该咋处理。其实这些事儿里,好多都是吓唬人的,学会分辨方法,你就能淡定应对,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今天就把最实用的几招分享给大家,看完你也能成“反诈小能手”。
一、这些短信和电话,直接无视就行
先说说最常见的情况,有些短信一看就不对劲。要么是措辞特别夸张,说什么“再不还钱就上门”“要影响你家人”,要么就是用些奇怪的号码发来的,既不是银行官方号,也不是正规机构的号码。这种短信,十有八九是假的,根本不用搭理。

还有些私人号码打来的电话,一上来就凶巴巴地催债,问他具体啥事儿,又说不清楚细节。遇到这种,你别跟他废话,更别被吓住。挂了电话直接打12321,把这个号码举报了。12321是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电话,专门管这些骚扰电话和短信,举报后大概率能让这个号码消停。
要是对方还没完没了发信息,你就直接回他:“我已经在12321举报你了,你发一次我举报一次,看你有多少个号码够折腾。”一般这么说,对方就不敢再骚扰你了。
二、收到这类通知,15天内必须处理
有些短信看着挺正规,会提到“管辖权异议”“支付令”之类的词,这种就不能大意了。比如收到通知说,因为某个债务问题,对方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这时候你得仔细看清楚内容。
如果短信里提到需要你提交“管辖权异议申请书”,那一定要在收到后的15天内处理。管辖权异议简单说就是,你觉得受理这个案件的法院不合适,比如应该在你所在地的法院处理,这时候就要按要求提交申请书,不然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处理结果。

还有一种是“支付令异议申请书”,如果收到这类通知,说明对方可能向法院申请了支付令,要求你偿还债务。这时候你要是对债务有异议,比如觉得金额不对、不是你的债务等,就得及时提交异议申请书,不然法院可能会强制执行。所以这种情况千万别拖着,按要求一步步处理就行。
三、快递和电话要分清,法院传票必须收
有时候会收到快递,寄件人写着某律师事务所,打开一看是律师函、催缴函之类的。这种东西其实就是提醒你还钱,没有法律效力,你要是不想收,直接告诉快递小哥原路退回就行,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有个快递一定要注意,就是法院寄来的传票,一般会通过12368短信先通知你,快递上也会有明确的法院信息。传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收到后必须签收,然后按上面的要求准时去法院,要是不去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这里要提醒大家,政府部门或者正规法院,一般不会突然上门找你,大部分事情都会通过正规渠道通知你,像那种说“政府工作人员要上门”的电话或短信,基本上都是假的,别信。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是教大家逃避该还的钱,而是希望大家遇到这些情况时,能分清真假,别被吓唬住。负债不可怕,怕的是因为分不清真假信息,整天焦虑不安,影响正常生活。
该承担的责任咱不躲,但也不能平白无故被骚扰、被欺负。学会这些分辨方法,遇到事儿就知道该咋处理,心里也就踏实了。要是觉得这些方法有用,就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让更多人别再为这些事儿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