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摄影基本功中一个常常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设置——"自动对焦(AF)"。正确设置和使用自动对焦,确实能显著提升你视频(影片)的质量。
在视频拍摄中,画面"焦点清晰、稳定"是建立观众信任和传递信息的基础。模糊或跑焦的画面会让人感觉不专业、不舒适。自动对焦系统就是帮助我们将焦点精确且快速地落在主体上的强大工具。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动对焦设置的关键点,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改善影片质量:
"1. 选择合适的自动对焦模式 (AF Mode)"
"AF-C (连续自动对焦 / AI Servo):"
"用途:" 主要用于"移动"的主体。无论主体如何移动,相机都会持续追踪并尝试保持清晰对焦。
"改善之处:" 对于拍摄奔跑的人、飞翔的鸟、行驶的车辆等动态内容至关重要。它能确保主体在画面中始终清晰,避免因移动而模糊。
"注意:" 持续对焦可能会在背景或其他物体上产生“拉风箱”效果(焦点在主体和背景间快速切换)。需要结合合适的区域选择和焦点锁定技巧来优化。
"AF-S (单次自动对焦 / AI Focus / One-Shot):"
"用途:" 用于"静止"的主体。当你半按快门或使用专门的
相关内容:
现代照相机大多数都使用自动对焦系统。自动对焦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不但可以弥补人的视觉障碍,而且最好的自动对焦系统比经验丰富的摄影师靠眼睛和手对焦更快、更准确。有些自动对焦系统甚至可以在黑暗中工作。
一自动对焦
(1)单次自动对焦
摄影师—通常对焦完成后的提示都是短促的“嘀”声或闪光。在大多数的自动对焦系统中,在对焦完成之前快门都是锁定状态。单次自动对焦显然最适合拍摄静止的物体,但同时也适用于拍摄动态画面,尤其是你可以预计拍摄主体要经过的位置时—你可以在其到达这一点之前完成对焦。照相机可以保持或者锁定焦点,你可以先将焦点锁定在画面的主体上,再重新构图。这种方式简单快捷,但也会造成错误。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手动对焦拍摄的图像会更清晰。

单次自动对焦
(2)伺服自动聚焦
a为了拍摄移动中的人和物,伺服自动聚焦系统可以持续地追踪和调整焦点,直到曝光的一瞬间。这样就能为通过镜头拍摄移动中的物体节省很多时间。现代最好的伺服自动聚焦系统可以很快地调整焦点,使从远处靠近的人或者汽车始终处于焦点,其速度甚至超过人眼的调节速度。但是这样做也会降低照相机的连拍速度,因为照相机必须连续地调整焦点并拍摄。伺服自动聚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拍摄时有人经过主体和镜头之间,照相机的焦点会转移到路过的人身上。使用伺服自动聚焦,你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焦点来调整构图,因而你只能依靠照相机自动生成的焦点,有些机型甚至会提供45个焦点供你选择。
b而在低光照、低反差的情况下,这些照相机的效率会大幅度降低。有些照相机会向黑暗中的被摄物投射一束光(使用内置闪光灯或外置闪光灯)来帮助对焦,但是,闪光灯的亮光可能会惊动拍摄主体。其他自动对焦系统(比如那些使用胶片的袖珍机型)可以在黑暗中进行拍摄,这是因为这些系统是通过发射红外线光束来测定距离。
二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
摄影技术诞生之后的最初160年里,照相机普遍采用手动对焦,摄影师依靠目测和敏锐的视觉来准确对焦。随着胶片画幅的减小以及质量的提高,简单地依靠视觉感知已经不够准确,对焦辅助器材亟待开发,其中最主要的产品就是测距仪。但人们逐渐需要更加灵敏的照相机,于是自动对焦系统的开发也势在必行。最初的尝试只是简单模仿视觉变焦——不断调整焦点直到图像达到最高的反差,但是这些方法速度实在太慢。
现在有两种手动对焦系统。
最简单的一种即在显示屏上检查图像,然后调整镜头或者焦距,直到图像清晰可见——般都是最高反差的那一点。另一种是测距式对焦,它并不直接检查图像质量,其本质是利用三角测量法:被摄物体与机身的镜头、透镜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镜头与被摄物体以一条直边相连。被摄物体离照相机越远,其与透镜所成的角度就越接近直角,通过确定此角度,就可以利用另一条已知长度的直边,测定物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最好的例子之一是徕卡,但单反照相机中的裂像式对焦和微棱镜对焦本质上也是测距式对焦。目前有两种自动对焦系统。
(1)主动式自动对焦
利用红外光束(比如电视机遥控器使用的红外线)进行测距,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照相机发射红外光束,通过探测被反射回来的光束的强度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强度越弱物体就越远。第二类是照相机有红外光束的发射窗口与接收窗口(接收反射回来的光束),两个窗口之间有些距离,通过计算返回光束与发射光束之间的角度即可确定物体的距离,角度越大物体就越远。
(2)被动式自动对焦
a后组对焦
当镜头的焦点位于成像层后方时,光波波峰位于参考焦点之外,并且间隔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镜头必须向前移动。

后组对焦
b前组对焦
当镜头的焦点位于成像层前方(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中离照相机更近)时,光波波峰会相距太近,镜头必须后移。

前组对焦
c准确对焦
当镜头准确对焦时,两个图像的波峰会与焦平面重叠或者达到相位同步。

准确对焦
d后组对焦
当照相机改变焦点,如果反差增加,那么这种改变是正确的。如果画面模糊不清微反差下降,那么我们需要采用另一种对焦方式。

后组对焦
e前组对焦
图像位于焦点之外,照相机无法识别镜头是在物体后方还是前方聚焦一这两种情况看起来极其相似,只有参照其他物体才能发现我们需要的线索。

前组对焦
f准确对焦
当拍摄主体准确对焦时,反差达到最高—如果主体本身的反差比较低(图像中的波峰比较小)那么确定反差最高点就比较困难。

准确对焦
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分两类第一类是反差检测自动对焦系统,因为其简单方便(感光芯片本身就用于探测焦点),因此被大多数的袖珍数码照相机采用。开始对焦时,照相机会移动镜头,而对焦系统会不断检测图像的反差。如果反差不断上升,那么表示焦点的移动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如果下降,则系统会调整焦点移动方向以寻找图像的最高反差。这种方式比较缓慢,并且容易出错。
第二类是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系统,它通过极其精密、准确的光学元件,将光束分开而投射成为一对光束(有些系统使用多达45对)。这两条光束会落在线型感光芯片上,而线型感光芯片会根据一个参考值分析计算这对光束之间的距离,而这个参考值就意味着焦平面。例如,如果两条光束构成的图像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参考距离,自动对焦系统就会识别为焦点离照相机过近,从而计算出需要调整的量来正确对焦(使两条光束形成的图像达到相位同步,即两束光波的波峰正好处于焦平面上)。拥有高端自动对焦系统的照相机可以通过相位变化来分析物体的动作,从而预测物体的位置,于是焦点可以在曝光的一刹那确定而不是在曝光之前。这就是所谓的预测式对焦,这种对焦同时也考虑到了照相机电子装置和快门的延迟。相位检测是一项极为成功的技术,实践证明它不仅对焦功能可靠,同时也远远地超过了最好的摄影师。
三总结
自动对焦是我们拍照中最常用的对焦方式,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手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自动对焦的优缺点可以帮助有视力障碍的人拍摄,对焦迅速,可以追踪拍摄移动中的物体,比手动对焦更为准确。由于焦点自动生成而会影响构图,焦点可能会落在画面中的次要部分。手动对焦的优缺点准确性最高、可控性最大;任何物体在照相机和拍摄主体之间经过也不会引起对焦变化;最适合广角拍摄;景物拍摄效果上佳。对焦速度较慢,对焦过程中可能会晃动或移动照相机;会随着摄影师敏锐的视角发生变化;使用长镜头时,可能不如自动对焦准确;低光条件下,除非使用光学测距仪,否则可能对焦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