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详细聊聊全景拍摄中的焦距选择和对焦设置。全景摄影是一个将多个照片拼接成一个宽广视角图像的过程,因此焦距和对焦的选择对最终成片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 焦距选择 (Focal Length)"
全景照片的核心是"宽广的视角"。这通常意味着你需要使用"广角或超广角镜头"。
1. "为什么需要广角/超广角?"
"覆盖范围广:" 广角镜头能够捕捉到比标准镜头或长焦镜头更宽的景象,这是制作全景图的基础。
"透视效果:" 广角镜头会带来更强的透视畸变(物体离镜头越近显得越大,远处的物体显得越小),这需要在后期处理中进行校正。
2. "推荐焦段:"
"超广角 (Ultra-Wide Angle):" 通常是 14mm 到 35mm 左右。这是拍摄大多数类型全景(如风景、建筑)最常用的焦段。
"14mm - 20mm:" 提供极其宽广的视角,适合拍摄非常开阔的场景,如峡谷、海滩、日出日落。但透视畸变也最明显,后期校正工作量大。
"20mm - 35mm:" 依然是非常适合的焦段,视角宽广,透视畸变相对 14mm-20mm 镜头
相关内容:
镜头上两个重要参数: 焦距 光圈

image.png
焦距定义: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透镜时,光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即光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image.png
简单来说,焦距决定的是我们的视角,也即是决定了取景范围。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宽广,取景范围越大

image.png
18mm焦距拍摄

image.png
55mm拍摄
对焦分为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一般来说,全手动挡(即M档)下,变焦镜头上会有两个可以转动的环(定焦镜头一个),一个就是用来调整焦距的,另一个就是对焦环
手动对焦:调整镜头为M档,选择好需要的焦距,然后左右转动对焦环直到相机中的被拍摄物清晰即可
自动对焦:由于不同的镜头和镜头标注的自动对焦不一致,所以可以简记为非M档的就是自动档,打开镜头和相机的自动对焦(需要相机和镜头都支持),快门按下一半,就开始自动对焦。
各焦段及其适用范围

image.png
全景拍摄焦距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拍摄张数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镜头焦距越短,取景范围越大,需要拍摄的张数越少;反之,镜头焦距越长,取景范围越小,需要拍摄的张数越多。
在实际全景拍摄中,由于场景中的光线改变、人物移动等因素,建议是拍摄张数越少越好。
2.图像分辨率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焦距越长,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为了追求更好的图片效果,建议是拍摄张数越多越好。
在焦距为18mm搭配半画幅(APS-C)相机拍摄时,需要二三十张照片才能完成一个场景的全景图,再考虑到场景里曝光等因素的情况下,需要的照片张数更多。 在焦距为8mm搭配半画幅1600万左右像素的相机拍摄时,最终的全景图有3000多万左右像素。
综上,8-18mm之间的镜头比较适合拍摄全景,另外,低于16mm的镜头统称为鱼眼镜头,所以很多人向别人介绍设备时都会说单反相机搭配鱼眼镜头。